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2019学年度广东省高州市学校高三高考模拟卷(一)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A. 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 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

C. 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 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在雅典城邦的早期阶段,世袭君主“巴赛勒斯”未能保持住自己的权力。继而兴起的贵族寡头势力也不能长久的把持城邦的大权。下列各项,与雅典城邦的这种政治趋势有关的是

A. 公民自备武装的重装步兵决定城邦的安危

B. 组成城邦的四个血缘部落政治上举足轻重

C. 贸易的发达使工商业者成为城邦中坚力量

D. 民主政治的深厚传统和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1694年威廉三世组成第一个辉格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党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后,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议会选举结果影响组阁

B. 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C. 议会对内阁没有制约权

D.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约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已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安已国律例核办”。这一约定

A. 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条件

B. 说明清政府已深谙近代外交

C. 表明中日逐步走向联合

D. 表明双方未意识到司法主权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A. 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

B. 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 其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

D. 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据北宋学者王得臣记载:“都城(东京)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由此可知,北宋庙会

A. 突破了原有时空限制

B. 成为了新的商业中心

C. 与商业活动结合紧密

D. 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明朝后期,中国的生丝、纺织品、棉布、瓷器等几乎遍及全球,外贸长期处于出超,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整个世界经济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材料反映

A. 整体世界出现拉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B. 白银流入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C.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促进工商业发展

D. 国际商贸中心地区已转移到西太平洋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B. 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

C. 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

D.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上市。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B. 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C.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D. 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才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然而,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这一现象说明

A. “新政”因遭到激烈反对而不断趋向保守、稳健

B. 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

C. 传统理念可改造成为改革服务的精神动力

D. “新政”未改变“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

A. 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 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

C. 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 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民国初年,教育部下令将各地孔庙学田归公,有人悲愤地质问“不谓今之毁孔者,……或罢其祀,或欲废其经,或欲拆其庙,或欲夺其产……是而可忍孰不可忍”,呼吁政府收回成命。这说明当时

A. 重建人们价值观的迫切性

B. 孔教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

C. 无政府主义思想日益盛行

D.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初的慈善组织是随佛教传入而伴生的。唐武宗时期政府担心佛寺对社会的控制,因此废天下僧寺,政府拨付资金承担了佛寺兴办的慈善机构的运营管理。宋代继承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同时,地方政府发起、地方士绅参与的社仓、慈幼庄、慈幼局也开始出现,官办民助成为新的慈善机构特征。清初期雍正诏令全国建立普济堂、育婴堂,“行文各省督抚,转饬有司,劝募好善之人,于通都大邑,人物稠集之处,照京师例推而行之”,更带来此后全国性的慈善繁荣。

材料二  随着基督教等西方宗教进入中国,他们以救济作为进入中国的手段,在华兴办医院、学校、育婴堂、孤老院等,还参与赈灾救灾,1904年完全引入国际红十字运动理念的中国红十字会诞生,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童子军、救世军等西方慈善组织陆续进入中国。尽管清末民初,中国也出现了慈善家创办的系列慈善机构,但总体看,在中西公益组织同台竞技的格局中,红十字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组织因其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治理模式、国际化的背景,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而中国传统的善会善堂及其后续慈善机构,因机制的僵化和资源的缺乏,逐渐走向衰落。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慈善得到恢复和振兴,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党和政府鼓励公益组织发展,不断放宽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登记成立条件,而且从税收政策上予以激励,带来了又一次中国公益事业的繁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选国《明清以来中国慈善的繁荣、溃败及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慈善事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荣氏企业创建于19世纪末。荣氏兄弟渐觉悟到办实业更能致富救国,遂于1902年在无锡兴办茂兴面粉厂,创业初期,荣氏兄弟仅有4台粉磨,但经过努力,1912年粉磨的数量增至18台。1913年,荣氏集团创办的上海福新面粉厂投入生产。到1921年,荣氏投资开设的面粉厂累计共有12个,荣氏兄弟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

荣氏在总结经营思想时,特别强调的是“必诚必信,以谨蜚声商界”。把提高产品质量,创出优质名牌,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作为企业经营的基点。早在1900年,荣德生就开始注意选择阅读介绍国外企业经营等方面的书籍。荣氏兄弟“深知欧美机制工作,日新月异,欲资师道,非从实地考虑不可”,多次派人到日本或分赴欧美“考察机械,为取发之资”

——编自程丽燕等《传统与现代的互融——近代中国荣氏企业经久不衰的文化视角》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其中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皇上天下财富民强也。至法当变不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

——摘自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学者马勇认为: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呢?

——《慈禧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慈禧太后在变法中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论这一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材料一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1836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在位64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从丈夫那里学到“阴谋、收买、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侵占”等谋略。1857年,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第二年,在大英帝国沿海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在经济、科学、文学、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材料二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17岁被选秀入宫,27岁垂帘听政,执政48年。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慈禧太后重用李鸿章等汉臣开办洋务运动,庚子后“新政”废科举、倡新式教育,禁止妇女缠足等。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治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