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 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 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 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
2. 难度:困难 |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主张“礼”、“法”并用
|
3. 难度:中等 | |
《汉书·董仲舒》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务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依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此主张认为要想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B. 此主张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C. 此主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此主张成为汉武帝采用的唯一治国思想
|
4. 难度:中等 | |
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魏晋时期佛教的盛行,此时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家思想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儒学家们 A. 吸收佛道精神,使儒学有了新发展 B. 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 主张三教并行 D.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
5. 难度:简单 | |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由此看出他主张 A. 限制君权 B. 工商皆本 C. 以民为本 D. 经世致用
|
6. 难度:中等 |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A.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C. 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主导地位 D. 北宋时期迷信色彩浓厚
|
7. 难度:中等 | |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A. 宋明理学 B. 董仲舒新儒学 C. 荀子思想 D. 维新思潮
|
8. 难度:中等 | |
朱熹指出:“小道小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 A. 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C. 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 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
9. 难度:简单 | |
以下字体形成于魏晋、步入盛世于隋唐的是 A. 隶书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
10. 难度:简单 | |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巅峰时代,以下对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造纸术传入阿拉伯 B. 活字印刷术进入黄金时代 C.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业科学著作成书于宋代
|
11. 难度:中等 | |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及市民阶层的扩大关系密切的是 ①理学的形成 ②算盘的普及 ③风俗画的盛行 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12. 难度:中等 |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墨子·亲士》中云:“人国而不存在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 百家争鸣的局面加剧诸侯争霸 B. 墨家的主张未对政局产生影响 C. 儒家思想更符合当时时代需求 D. 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
|
13. 难度:中等 | |
1952年,中国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高等学校由211所减为182所,其中综合性院校由55所减为13所,工科院校由33所增加为39所,师范院校由12所增加为32所,农林院校由17所增加为29所。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这次高校院系调整 A. 适应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 仿效了英美高校体系限制人文社会科学 C. 是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的情况下作出的举措 D. 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调整工作的重心
|
14. 难度:中等 | |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这说明启蒙运动 A. 宣扬理性主义反对思想禁锢 B. 重视知识价值反对天主教的愚味思想 C. 其主要目的是驱逐天主教的黑暗 D. 要求人们有独立的精神
|
15. 难度:简单 | |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分析清朝学术史时曾说:“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道咸以降之学新”的代表人物是 A. 黄宗羲、顾炎武 B. 林则徐、魏源 C. 李鸿章、张之洞 D. 王韬、郑观应
|
16. 难度:中等 |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作者意在强调 A. 近代旧式农民战争对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冲击 B. 洋务运动推崇中体西用 C.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D. 洋务运动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
17. 难度:简单 | |
严复是天津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毛泽东称他是“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这“一派人”是指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革命派 D. 激进派
|
18. 难度:简单 | |
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 A. 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 B. 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 C. 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 D. “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
19. 难度:中等 | |
15世纪后期以来,古登堡(注: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版《圣经》发行,学者们能得到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进行讨论和争论,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由上述材料推断 A. 科学知识为神职人员垄断 B. 印刷技术推动了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思维 D. 宗教迷信在欧洲广泛流行
|
20. 难度:简单 | |
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南北方 A. 分裂对立势难消除 B. 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C. 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 对社会安定的愿望
|
21. 难度:中等 | |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从此进“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的共同之处有 ①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②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③以美国政治制度为蓝本 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
22. 难度:简单 | |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旗帜的是 A. 三民主义 B.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C. 新三民主义 D. 三大政策
|
23. 难度:中等 | |
卢梭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哪一思想与卢梭的这一观点相似? A. “平均地权” B. “节制资本” C.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D.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24. 难度:简单 | |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 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 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C. 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 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
25. 难度:简单 | |
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B. 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C. 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 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
26. 难度:简单 | |
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 精英政治 B. 代议制民主 C. 直接民主 D. 贵族政治
|
27. 难度:中等 | |
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 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使人们彻底摆脱“左”倾错误 D. 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
28. 难度:中等 | |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同时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科学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可持续发展 D. 注重生态文明
|
29. 难度:中等 | |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 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
|
30. 难度:简单 | |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达尔文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们的核心观念是“通识学习”,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念开办学校。人文主义者相信,“通识学习”是实现真正自由,确使人类潜力能够得到完全发挥的关键。通识学习的内容包括历史、道德哲学、雄辩术、文法、诗歌、数学、天文以及音乐,其目的在于以此培养出具有美德和智慧,并拥有说服别人与自己同样行事的修辞技巧的人。按照希腊人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心灵的准则,人文主义教育家也强调身体教育,学生被授以标枪技巧、箭术、舞蹈,并被鼓励练习奔跑、摔跤、狩猎和游泳。人文主义教育被认为是为未来生活进行的实际准备,它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出伟大的学者而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市民。它为欧洲统治阶级提供了基础教育的典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1912年,德国留学数年的蔡元培担任首任教育总长,他特别强调: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同时,他深感国人年长而失学者为之众,欲求教育普及,特设立社会教育司,与普通、专门两教育司鼎足而三。2月,针对清朝学部1906年规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宗旨大加修订,提出新的教育方针为:军国民主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前两者旨在强兵富国,后三者均以培养共和公民的“完美人格”为目的,并用以节制前两者的副作用。 ——张晓唯《蔡元培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通识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蔡元培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其对通识教育的新发展。
|
32.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材料 1906年预备立宪开始两个月后,清廷颁布中央官制改革方案,规定“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晚清司法改革由此开始。大理院效仿西方,是近代意义上的最高法院,时人称其为三权分立之肇端。“改寺为院”的理由十分牵强——出洋考察的大臣们认为大理院名称更接近西方和日本的“大审院”,操作更为简单易行,实际上是地位较低的大理寺改为最高法院,可减少对皇权的制约,实现清政府大权统于朝廷的改革目标。法部与大理院分权后,一切司法事权全归以往参与陪审、复核死刑的大理院掌握,昔日大权在握的刑部竟成“闲曹”,于是部院相争,改革遭遇重重阻力。正是由于清廷“大权统于朝廷”的内在需求,导致其官制改革方案,对于司法机构的改革路径,设计并不合理——为了以行政掌管控司法,将位高权重、实质具有最高法院功能的刑部改设为最高司法行政机构,而将位卑权轻、并无最高司法审判权力的大理寺改为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仍然压低其品秩,以便控制。这种角色错位,导致大理院与法部之间龃龉不断,据理力争的大理院与负隅顽抗的法部,陷入激烈冲突的漩涡,严重影响了司法改革的进程。同时,这种改革路径,致使最高司法审判机构出身卑微,一开始就低人一等,位居行政机构之下,为司法独立埋下了观念障碍。 ——摘编自韩涛《晚清官制改革中的“改寺为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