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全国TOP20二月联考2019届高三强化训练全国Ⅰ卷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

A. 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

B. 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

C. 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

D. 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D.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也。”“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这说明了心学

A. 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B. 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C. 强调了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D. 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 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

B. 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

C. 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

D. 有一定的“左”倾倾向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人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B. 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C.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42年11月,宋美龄夫人代表蒋介石到美国访问,历时三个月。宋美龄在美国各地和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宣传中国人民奋勇牺牲、独立坚持五年抗战的艰难痛苦,掀起了一股“宋美龄旋风”。宋美龄访美的主要目的是

A. 缔结反法西斯同盟条约

B. 宣传中国英勇抗日功绩

C. 争取美国援助中国抗日

D. 商谈中美联合对日作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A.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

B. 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

D.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统计,仅2013年,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22个国家,接待了64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与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了双边会见等接触,与各国达成近800项合作协议。由此可见,与建国初期相比,新时期外交

A. 涵盖面更加广泛均衡

B. 侧重于反对霸权主义威胁

C. 重视与发达国家合作

D. 致力于解决南北差距问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和李克强先后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

A. 说明中国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B. 表明中国突破了不结盟政策的束缚

C. 有助于中国建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D. 说明中国多边外交取得重大的成果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表为不同年代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的相关情况统计表,这一变化说明英国

A. 议会至上原则已经被打破

B. 内阁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C. 政府和议会利益日趋一致

D. 分权制衡原则渐趋完善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1869年的“得克萨斯诉怀特案”的判决中,首席大法官素斯指出联邦内各州的联系是“经由以联邦宪法为主的法律所保障的,而非人为的和任意的”,联邦只能是永久的和不可分解的,这一判决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B. 扩大了最高法院的权力

C. 否定了州权平等的理论

D.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平衡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3年,议会中各反对党攻击俾斯麦政府的军事开支;1887年,俾斯麦要求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而议员们只同意批准三年经费,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A. 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政体遭到破坏

B. 议会依法有效行使了对行政的监督权

C. 民主意识增长,宰相无力控制议会

D. 帝国议会只是君主专制的一块遮羞布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度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达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元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员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編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十七部首东西两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议事听讼,选官聚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摘编自(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以前曾被(法国)君主体制视作奇闻的美国各项创制,应当成为共和政体的法国的学习对象……美国社会呈现的画面覆有一层民主的外罩,透过这层外罩随时可以看到贵族制度的遗痕。

——摘编自(1848年)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夺的自由。

——摘编自(1958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  (美国政体)意味着一种有限的政府,即政府只能拥有和行使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能为人民同意的目的去施政。

——摘编自(1996年)美国法学家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外交事务》

根据以上一则或多则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