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19届TOP20二月联考历史强化训练Ⅱ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

A. 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

B. 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

C. 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

D. 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 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 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C. 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D.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清朝官员认为:“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这反映出当时

A. “中体西用”思想普遍流行

B. 留美幼童易受西方文化影响

C.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中国国情

D. 传统儒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892年,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重新解释“张三世”:以专制政体对乱世,立宪政体对升平之世,共和政体对太平之世。康有为的新阐述

A. 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

B. 推动了百日维新的发展

C. 体现了国民崇洋的心态

D. 培养了国民尊儒的意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A.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

B. 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

D.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据统计,仅2013年,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22个国家,接待了64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与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了双边会见等接触,与各国达成近800项合作协议。由此可见,与建国初期相比,新时期外交

A. 涵盖面更加广泛均衡

B. 侧重于反对霸权主义威胁

C. 重视与发达国家合作

D. 致力于解决南北差距问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和李克强先后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

A. 说明中国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B. 表明中国突破了不结盟政策的束缚

C. 有助于中国建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D. 说明中国多边外交取得重大的成果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6世纪中叶开始,荷兰相继出现一批全国性商业公司,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出现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B. 欧洲区域性市场的发展

C. 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需要

D. 海外贸易的催化剂作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B. 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C. 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D. 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英国人口在1741—1751年增长率约为35%,1751—1761年增长率为7%,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达到16%。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量移民的涌入

B. 生产方式的变革

C. 女权革命的发生

D. 医疗卫生的改善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度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达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元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员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編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十七部首东西两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议事听讼,选官聚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摘编自(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以前曾被(法国)君主体制视作奇闻的美国各项创制,应当成为共和政体的法国的学习对象……美国社会呈现的画面覆有一层民主的外罩,透过这层外罩随时可以看到贵族制度的遗痕。

——摘编自(1848年)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夺的自由。

——摘编自(1958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  (美国政体)意味着一种有限的政府,即政府只能拥有和行使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能为人民同意的目的去施政。

——摘编自(1996年)美国法学家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外交事务》

根据以上一则或多则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