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A.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C.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
2. 难度:中等 | |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全国已开垦的田地为827053600汉亩,人均拥有田地13.88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人均可占有的土地数量100汉亩。据此可知 A. 农业资源得到全面开发 B. 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C. 土地兼并成为社会问题 D. 土地问题亟需解决
|
3. 难度:中等 | |
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 A. 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 B. 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 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 D. 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
|
4. 难度:中等 | |
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的插图模式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由上图下文模式逐渐发展为单面大图或双面合式(见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 B. 戏曲艺术发展臻于完善 C. 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 D. 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
|
5. 难度:困难 | |
19世纪中期,清政府曾有三次临时性遣使,即1866年斌椿随赫德前往欧洲的观光性访问,1868—1870年蒲安臣使团的“世界性出使”,1870—1871年崇厚因“天津教案”而进行的法国之行。这些举措 A.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B. 是主动融入世界的尝试 C. 增强了对外交往的信心 D. 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
6. 难度:中等 | |
1907年,清政府决定将“龙兴之地”东三省对各国开放以“平均各国之势力”。结合下表可知,这一举措意在清政府在东北“新政”时期建立商埠
A. 维护人民利益 B. 遏制日俄扩张 C. 主动对外开放 D. 发展东北经济
|
7. 难度:简单 | |
图 1、图 2 分别为人民艺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年的版画作品《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这两幅作品反映了 A. 抗日根据地土改的蓬勃开展 B. 边区农村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 三大改造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D. 解放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
8.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创刊于1981年的关于科技管理、创新、改革等动态的学术类核心期刊《科技管理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据此可知,新时期《科技管理研究》1981—2015年刊文关键词频次统计(前五名) A. 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B.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C. 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发展 D. 对外开放助力经济发展
|
9. 难度:简单 | |
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以权力和性爱作为人生的目标,维纳斯则以美丽和爱情体现了生命的意义,雅典娜热爱生活且多才多艺,热衷于正义与和平。这反映出当时 A. 神话文化的多元特征 B. 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 C. 民主政治的繁荣昌盛 D. 工商业经济十分发达
|
10. 难度:中等 | |
17世纪以后英国议会的立法套语仍保留着“(该法)由无上圣明之国王陛下依本届议会僧俗两界贵族与平民之建议,并经其同意而制定颁行,其权威、效力亦源于上述三者”的说法。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英国 A. 议会居于权力中心 B. 国王丧失全部权力 C. 宪政传统影响深远 D. 政治体制保守僵化
|
11. 难度:中等 | |
据1928年10月统计,全苏联共有31858台拖拉机,其中国产的只有3718台;1929—1931年,国产拖拉机仅50300台,进口的共59600台。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 机械化水平制约了集体化 B.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C. 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绩 D. 利用国际市场发展经济
|
12. 难度:简单 | |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易而轻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造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美苏博弈的需要 B. 新兴经济体崛起 C. 苏联的军事攻势 D. 不结盟运动形成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十分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增设“奸党”一条:“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清末新政中的修律变法改革,主要包括删改旧律、制定新法两部分内容。删改旧律,基本完成了传统中国律法的轻刑化、人道化、平等化的改造工作;制定新法,大体完成了刑法、民法、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院编制法等传统中国律法所没有的法律起草工作。经此改革,传统中国诸法合体的法律编纂体系基本被打破,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现代法律体系。 ——摘编自李在全《清末修律制法述略》 材料三 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摘编自张金才《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明律》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大明律》相比,清末修法制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3 表为20世纪中叶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有人提出“政社合一”利少弊多,需要改变,此后党内对“政社合一”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的否定意见日益强烈。1979年8月以后,在部分地区设立改革试点。1982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设立乡、镇一级人民政府。198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把实行政社分设作为一项重大改革步骤提出。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专门发出通知求各地农村政社分设的工作,争取在1984年底以前大体完成。到1983年底,全国已有1188个县的14636个公社实行了政社分设,占原公社总数的27%。1985年6月,全国各地全部完成了政社分设的工作。建乡前全国共有5.6万多个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后,建立了9.2万多个乡、镇人民政府。 ——摘编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缔结后,日本开始进攻越南,加速向南侵略的步伐,迫使法国殖民当局签订《日法共同防卫印支议定书》。美国罗斯福总统主张通过建立国际托管机构对越南进行统治,直到其最终独立。美国不仅拒绝和法国合作,还通过“战略情报局”向1941年5月成立的越南共产党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提供援助。1943年4月,当罗斯福总统被问到如何维持战后世界和平时,他的回答是:“维持世界秩序并非难事”,美国和中国“将管辖亚洲”。1944年10月,美国承认了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临时政府,罗斯福的越南政策开始由国际托管转向支持法国重返越南。1945年6月的《波茨坦协定》规定,越南北纬16度线以北由中国接收,以南由英国东南亚盟军总司令部接收。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史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越南外交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越南外交政策转变的影响。
|
1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道婆是元代前期松江府人,曾漂泊到海南崖州从事很长一段时间的植棉和棉纺织劳动。黄道婆中年回乡后,看到家乡棉纺织生产的落后情况,决意使之改变。她向家乡人传授在崖州学到的整套棉纺织技术并结合内地传统的纺织工艺,进行改革:用她从崖州带回的棉种培育出适合于当地种植的优良棉种;用双把手摇轧棉的搅车代替原有的用手剥脱棉籽;用绳弦大弹弓代替指拨线弦小弓;制成脚踏三锭纺车;借鉴和汲取黎族织造“崖州被”的经验和方法,发展汉族传统织造工艺,创造了具有江南特色的“乌泥泾被”。这些织物具有独特的风格,被称为“云布”,风行一时。在黄道婆逝世后,松江府地区很快成为全国植棉业的中心,乡人为她造墓树碑,建祠塑像,奉祀香火,敬如神祗。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黄道婆改革棉纺织技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道婆的历史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