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东营市2018--2019学年高一2月寒假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史记·周本纪》记载:“懿王崩,共王弟辟方(懿王之叔)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變,是为夷王。”这一做法

A. 是对宗法继承制度的补充

B. 反映了分封制走向瓦解

C. 体现了周王室血缘关系的松驰

D. 说明了周王室威信扫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面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服从中央

B.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的体现是君主专制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春秋战国,确立于秦汉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起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昔秦皇汉武,言之有理即可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 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都实行科举考试,从民间选拔人才

D. 都把相权一分为三,加强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 西汉

B. 秦朝

C. 东汉

D. 明朝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 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 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的特点

D. 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表现在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缘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向公职人员发放津贴

④成年男性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其中作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 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D.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民法大全》规定:“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上述规定不能表明

A. 罗马妇女不享有丝毫的权利

B. 罗马时代妇女的社会地位较低

C. 罗马法具有歧视妇女的局限

D. 法律内容体现其特定的时代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 普选制

B. 渐进性

C. 法制化

D. 普世性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年更换一次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在于

A.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 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公民法与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

A. 内容的不同

B. 制定者的不同

C. 适用的范围不同

D. 制定依据的不同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由胜而衰的转折点是

A. 天京变乱

B. 安庆失陷

C. 清军围困天京

D. 北伐失败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是

A. 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 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D. 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位外国友人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 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长征胜利完成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苦笑录》中说:“不过那谜慢慢也露了一些曙光,廿六年三月间,(国民党)中央召集一个全体会议,通过一个‘根绝赤祸案’,虽然该案开始批评共产党一顿,但……确是容许共产党活动的。”下列对文中“露了一些曙光”理解正确的是

A. 联共抗日的曙光

B. 完全敌视共产党

C. 国共永远和平共处的曙光

D.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B. 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 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 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这样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抓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大西北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华文明史上最为显赫而震撼人心的年份。因为这一年中国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结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③新中国诞生

④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并通过自我发展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

(4)材料四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条《南京条约》中中国丧失的国家主权,并回答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