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 A. 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B. 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 C. 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D. 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
2. 难度:中等 | |
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 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 有利于避免地方割据现象
|
3. 难度:中等 | |
罗尔纲先生经考证后认为《水浒传》应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前部分成书于元末明初,后部分成书于明中叶。有此判断的原因之一,是《水浒传》的主题思想由“替天行道救生民”转变为“替天行道存忠义”。由此可知 A. 史家对史料的解读带有强烈主观色彩 B. 只有大量的考证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 C. 理性判断与解释利于历史研究的突破 D. 历史研究的深入唯有依赖丰富的史料
|
4. 难度:中等 | |
《孝经》是闸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垮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之一。《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 A.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B. 儒学地位得到强化 C. 统治思想趋向保守 D. 道德教化受到重视
|
5. 难度:中等 | |
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规定:无论华洋官商,均可禀请开办铁路。如“华商请办铁路,集股以华股获占多数”,“附搭洋股,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洋商请办铁路,无论集股若干,总须留出股额十分之三,任华人随时照原价附股”。由此可知该章程 A. 便利列强资本输出 B. 主张铁路国有 C. 不利民营铁路发展 D. 利于救亡图存
|
6. 难度:中等 |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中国,胡适是实用主义的主将,他不遗余力地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善中国。李大钊与在他之后不久的陈独秀,则主张效仿苏俄的形式,进行直接和彻底的政治社会转型。”二者的争论 A. 使得近代中国社会完成了转型 B. 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C.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条件 D. 消除了救亡方式上的分歧
|
7. 难度:中等 | |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A. 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 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
8. 难度:中等 | |
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 A. 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 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C. 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 D. 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
|
9. 难度:简单 | |
雅典人认为,无视法律的专制政体是坏的政体,因为它剥夺了人民的自治权,抛开公认的法律,依自己的主观任性行使权力。这种权力是任性的、不负责任的、小受制约、不受监督的。这反映出古代雅典主张 A. 法律至上,杜绝人情 B. 平民政体,中央集权 C. 实行法治,防止人治 D. 权力平等,社会契约
|
10. 难度:困难 | |
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
A. 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 B.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 C. 中央行政体系不断调整 D. 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
11. 难度:中等 | |
随着西方宗教文化的衰落,西方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不再是体现人与神之间的宗教关系,服饰的目的只剩下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一变化 A.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 B.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开展 C. 体现了科技革命的成就 D. 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
12.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 1901~1999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不同时段的国别分布 (注:图中每组柱状图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从中可以看出 A.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 B. 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 C. 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心集中在欧洲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在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4月12日,被誉为“永不沉没的轮船”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导致1500余人丧生,这是和平时期最为惨重的的海难。1997年,美国导演詹姆·卡梅隆将其改编成电影上映,引起世界的巨大轰动。电影梗概如下: 1902年,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与美国美国国际海运公司合并,为了在与对手英国卡纳德航运公司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建造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轮船——泰坦尼克号。它耗费巨量钢铁,长269米,宽28米,高32米,以蒸汽机为动力,首航从英国南安普顿至美国纽约。没落的贵族女露丝随其依靠钢铁制造大发横财的新贵未婚夫搭乘该船前往美国。船上还有来自欧洲各国怀着美国梦的各阶层的人们,其中就有穷画家杰克。露丝与杰克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他们亲眼目睹了轮船撞上冰山。在无力回天之时,船长向周边船只发出无线电求救。此时,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危急之中,有遵循“妇孺优先”的善良与高贵,也有着“金钱至上”的丑恶与卑劣。最后,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露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影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15. 难度:困难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五代十国(907—960年)时,众多百姓遁入空门,不事稼穑的僧尼越来越多。显德二年(955),后周世宗柴荣诏令限佛。相较之前的“三武灭佛”,此次限佛没有大量毁寺院、屠僧尼、焚经书,而是通过整肃佛教以除弊兴利。诏令无朝廷批准敕额的寺院一概废止,僧尼及佛像经卷可到有敕额的寺院安置。凡有僧尼私自建寺院,或为他人剃头受戒,举报或自行捕捉可获优赏。僧尼中有罪者,依法科刑,勒令还俗。禁止舍身、烧臂等伤害肢体之行仪,如有此类,强制还俗配流边远。造妖言妖书者,量罪科刑。每年造僧账,藉内无名者均令还俗;身死、逃亡、还俗者,次年改账削籍。出家须得父母及祖父母许可,若是父母祖父母无其他侍养之人者、刑罚在身者、贼盗、逃兵等均不得出家,违者重罪本人及师主。出家还须由官府检验背诵一定页数的经文,受戒则须通过经业考试,才能获得度牒。此外,除军、政、民、教正常使用之外,收缴铜质佛像以铸钱,官府按质论价收购。 ——据吴枫《隋唐五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周世宗限佛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后周世宗限佛的意义。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德国进攻苏联的第二天,美国发表声明,支持苏联。罗斯福在这个援苏声明上加了一句结束语:“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1942年6月,美苏签订《美苏租借协定》。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援助了苏联111.41亿美元的物资,其中包括飞机、坦克、冲锋枪、舰艇、石油、小麦等。 ——摘编自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苏联对美国的援助以各种形式表示感谢。斯大林在1944年说“……美国和英国,……供给我们极宝贵的战略原料和武器……”但是战争结束后苏联在对待美国援助上作出了与战时不同的评价。1948年苏联国家计委主任沃兹涅夫斯基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一书中对战时美英援助只有两句话:“……如果把这一时期盟国向苏联提供的工业品数量同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工业品数量作一比较,就能看出,在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期间,这些供应品只占本国产品的4%。” ——摘编自单云《浅析二战期间美国对苏援助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美国援苏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
1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7年,范旭东开始筹备永利碱厂。至1920年,碱厂仅募集到34.6万元。对于当时的中国,制碱属于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业,被西方掌控,中国国内屡有人投入试验却以失败而终。 至1924年耗资160余万元终于试产,产出的却是红黑相间的红碱。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6年都在投入而没有钱产出,范旭东的压力不问自知。而在这种情况下,范旭东抵制住了外国公司高价收购的诱惑。又经过2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生产出了雪白纯碱,并获得了当年费城博览会金奖,成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随之,通过与国外产品的殊死竞争,不仅争得了国内市场主要份额,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正当范旭东的化工王国高歌猛进之际,抗战爆发。日本多次派人与范旭东接洽,想以保全工厂为条件与范合作,但范既拒绝悬挂美国旗以自保,又不与日本人合作,最终被日本人强占;范旭东毅然带领他的团队西迁,在重庆附近建立起永利川厂、自贡模范精盐厂,继续为民族工业奔波奋斗。 ——摘编自张吾愚《范旭东和他的化工王国》 (1)根据材料,指出范旭东在经营“化工王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旭东经营“化工王国”的历史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