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重点。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政治伦理)乐(艺术教育)射与御(军事体育)书与数(基础文化知识)。这反映出西周的教育

A. 重视儒家的人伦思想

B. 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

C. 以贵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

D.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孔子相貌究竟如何?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描绘的:“其颡(额头)似尧,其项(脖子)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在他看来,孔子类似圣人,却又不及圣人。而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中,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对两则史料,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史记》的年代距孔子较近,可信度比较高

B. 《孔子行教像》属一手史料,较为真实可信

C. 两者都带有主观性,都不能真实的反映孔子的形象

D. 研究作者的时代及其思想有助于厘清孔子形象变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 社会的进步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早期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以“义合”,所谓“从道不从君”。但是汉武帝时历史上第一个“封侯拜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史记》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反映了

A. 儒学在民间开始成为显学

B. 公孙弘并非真儒者

C. 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

D. 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巩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汉书·循吏传》记载了太守黄霸的事迹,(宣帝)下诏称颂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汉宣帝旨在

A. 利用道德教化来匡正民心    B. 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C. 确立以德为先的选官制度    D. 树立廉洁官员的典范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近代学者陈寅恪指出:“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他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 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

B. 形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 构建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D. 强调“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南宋时期,陆九渊在《鹅湖和教授兄韵》中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竞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诗中“易简工夫”和“支离事业”分别指

A. 儒学佛学

B. 理学心学

C. 心学理学

D. 道教儒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

A. 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

B. 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

 

C. 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

D. 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写意画《荷花翠鸟图》,以下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

B. 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C. 生动表现了社会风俗

D. 隐喻专制制度的没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以下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 智者学派

B. 苏格拉底学派

C. 启蒙思想家

D. 自然哲学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A. 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 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 危及封建君主统治

D. 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观察下图,图一文学作品(《十日谈》)的内容与图二(《红楼梦》)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 反专制王权

B. 反教会压迫

C. 反殖民侵略

D. 反封建礼教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 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B. 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C. 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 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 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 践行“因信称义”

C. 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 主张政教分离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材料中的“伟大人物”应该是指

A. 智者学派

B. 启蒙思想家

C. 宗教改革家

D. 人文主义者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中国宋代书法家崇尚意境,如草书具有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的特点;毕加索的著名绘画《格尔尼卡》,反映了毕加索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材料可以印证以下哪一种艺术观点?

A. “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的历史。”

B. “艺术乃德行的宝库。”

C. “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化。”

D. “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

A. 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B. 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

C.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D. 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表是据《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演进》一文整理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时人的活动或主张(部分)。这种现象

 

A. 体现出中国军事近代化成就显著

B. 表明学习西方技术成为国人共识

C. 成为19世纪中国新思潮的主流

D. 揭开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序幕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

 

1894年

中国产业工人10万人

1871~1911年

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105次

1912~1919年

罢工斗争达130多次

至1919年

中国产业工人约200万人

中国还有1000万左右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

1915~1920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代”

 

 

A. 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提高

B. 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C. 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总结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在这里强调中国革命必须

A. 效法俄国走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B. 接受苏俄帮助建立自己的武装

C. 扩大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D.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推翻清政府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下列属于毛泽东直接论述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创造和扩大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的论著是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涉笔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 “超越时空的梦想

B. “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 “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 “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2017年6月1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号”从星空向地面发出两道光,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关于量子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以下评述正确的是

A. 量子论继承了经典力学关于时空的认识

B. 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最早提出量子假说

C. 量子力学的成果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后来居上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 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 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 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下列对古今中外思想家的言论解释或评价最为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某著作有这样一段话:“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段话应是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A. 《十日谈》

B. 《论法的精神》

C. 《共产党宣言》

D. 《社会契约论》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

A. 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

B. 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

C. 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 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这表明官僚政治

A. 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

B. 并不排斥政治权力世袭制度

C. 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

D. 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后汉书仲长统传》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此时的“台阁”

A. 是丞相等三公的下属机构

B. 是对中外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C. 完全掌握了国家决策权力

D. 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材料表明当时

A. 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    B. 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

C. 为防范割据而人事变动频繁    D. 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这从实质上表明

A. 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 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 清朝中央政府广开言路

D. 清朝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曾专门撰文揭露历朝正史中的隐讳问题。他对史书中的隐讳,通常持批评态度。但是,对于《明史》,他却没有提到隐讳之事,因为该书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编修的。据此可知

A. 《明史》体现秉笔直书的修史原则

B. 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C. 清代学者修史不再重视隐讳问题

D. 史书编撰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不平等的尊卑制度。随着宗法制度的巩固和加强,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强化。在传统社会中,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据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歌词写道:“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明末清初,随着西学的传入,进步知识分子对传统婚姻陋俗的批判,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浙江遂安“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同时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离婚增加,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

——据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材料二  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三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成因。

(2)依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

(3)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4)结合所处的社会背景,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世祖既定天下(1272年迁都北京),王鹗献计(科举取士),许衡立法,事未果行。至仁宗延祐年间,始斟酌旧制而行之,取士以德行为本,试艺以经术为先,士褒然举首应上所求者,皆彬彬辈出矣。天下选合格者三百人赴会试,于内取中选者100人,蒙古(约100万人)色目(约200万人)汉人(约200万人)南人(约5000万人)分卷考试,各25人。

——整理自《元史》

材料二  (明代)初制,礼闱取士,不分南北。自洪武丁丑(1397年),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宋琮等五十二人,皆南士。三月,廷试,擢陈安为第一。帝(明太祖)怒所取之偏,命侍读张信等十二人覆阅,(陈)安亦与焉。帝犹怒不已,悉诛(白)信蹈及(张)信、(陈)安等,戍(刘)三吾于边,亲自阅卷,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也。然讫永乐间,未尝分地而取。洪熙元年,仁宗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宣德、正统间为南(江南各地)北(江北各地)、中卷(安徽及西南各地),以百人为率,则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

——整理自《明史》

(1)根据材料,说明元代科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的科举分卷在利益调整方面与元代的不同及其各自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