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A. 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 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 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 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据统计,麦哲伦船队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A. 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 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 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 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

A. 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 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

C. 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 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图是西方近代殖民史上罪恶的“三角贸易”示意图。18世纪时,参与图中“中程”贸易,获利最大的国家是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他改变了中国》一书提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有三个“解放思想”的关键时期:1978年、1992年和1997年。在第三个时期取得的“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就是

A. 正式提出创办经济特区

B. 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 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

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 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 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

C. 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 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

A. 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B. 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

C. 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 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851年,10万多件展品和上百万参观者被从各地运送到伦敦海德公园,参加那里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这个博览会也被称为是“________”拉开了序幕

A. 铁路时代

B. 航空时代

C. 汽车时代

D. 电气时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 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

A.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C.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说:“(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 兴起于重工业

B. 电力的广泛使用

C. 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D.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 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陈启沅(源)……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民族工业兴起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清政府设置工厂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 浦东区域开发开放的结果

C. 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D. 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美国总统胡佛说:“当我们充分理解了20年代经济史的时候,我们将发现,终结了一个繁荣时期的这场崩溃,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他认为导致“这场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

B. 工业生产蓬勃发展

C. 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

D. 社会生产能力不足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A. 广东省

B. 海南省

C. 四川省

D. 安徽省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A. 文艺复兴的兴起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造船水平的提高

D. 宗教扩张的狂热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30年12月,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其依据是

A. 重商主义经济理论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 “自由放任”经济思想

D.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思想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局长应根据总统的指示,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此规定

A.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B. 目的是防止农产品过剩

C. 调整了企业和劳资关系

D. 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A. 整顿金融

B. 颁布《工业复兴法》

C. “以工代赈”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措施中,旨在“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A. 发行国际货币基金

B. 组建世界银行体系

C. 实施区域合作战略制度

D. 建立“社会福利”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A. 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 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 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 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

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垄断组织的出现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在1260年展开大胆想象,“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但是它们的速度比满载桨手时还快。”最早将这一想象变成现实的是

A. 新航路开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信息技术革命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反映出

A. 科学理论对实际发明具有推动意义

B. 科学发明与社会需要联系紧密

C. 科学技术需结合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D. 发明蒸汽机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899至1911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 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B.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

 

A.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 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D.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主要是依据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C. 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D.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992年,全国掀起公务员辞职“下海”潮,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创业。这一浪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

A.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 实施了对外开放战略

D. 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序幕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 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如下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F1可能是哪些国内国际因素?F2的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哪一侵华势力。

(2)材料二中欧美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29年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内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变化具体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国计民生,美国的社会发展与其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约发生2700次罢工。1932年春夏,工人、退伍军人向白宫请愿。他们携家带口来到华盛顿要求政府给予补助……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他们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中间商高得出奇的利润,给穷人发放补助,停止拍卖破产者的财产。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  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25岁的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美元。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这种救济方式……为日后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帮助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同时扩大老年遗族受益人范围,在1956年艾森豪威尔执政时发展为老年、遗族、残疾保险,并且将抚养未成年人的贫困成年人也列入了AFDC计划;1949年通过《住房法》,使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城市和农村的住房问题;提出一项全面实施预付保险金的国民健康医疗保险计划,任何人不拘年龄均可参加,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从1969年尼克松上台以后,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迎来了一个收缩调整的时期。

——吴娆《试析美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工人、农民罢工的时代背景。华盛顿政府是如何成功扭转危局的?这一举措体现出怎样的显著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这种救济方式”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中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收缩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