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

A. 儒家民本思想的完善

B. 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

C. 察举选官的雏形出现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 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特征

B. 土地兼并是瓦解等级社会的重要手段

C. 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要素

D. 封建社会土地耕作面积并未显著增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欧阳修作《易童子问》,抨击《周易·系辞》;李泰伯和司马光则深讥《孟子》。他们的做法体现了

A. 宋朝学者的疑古学风

B. 儒学正统地位严重动摇

C. 佛道思想的广泛传播

D. 儒家体系的近代化转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代法律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对放债、逼债等行为也有种种限制。但在“民不举官不究”的前提下,高额利率等“违禁取利”比比皆是。这表明明代

A. 专制体制崩溃,金融市场混乱

B. 民间需求与国家政策的矛盾

C. 商业环境宽松,经济秩序稳定

D. 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丰厚利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表面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坚固和此时对西方认识的不足,可是更深一层地看,实际上是过去高度发展成熟的农业文明在自身活力尚未完全释放净尽时即被外国强行打断的惯性表现”。这揭示出

A. 中国缺乏独立的工业体系

B. 洋务运动着眼于瓦解农业文明

C. 西学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

D. 中国近代化道路存在内部阻力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04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 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 实现社会教化,推动儒学发展

C. 启蒙民众,实现救亡图存

D. 改良传统文化,指导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大会起源于军队内部关于党和军队关系的争论,最后决议的内容包括:确立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红军中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的地位等。此次会议表明

A.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B. 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C. 解决了如何建设无产阶级人民军队问题

D.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正确领导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56年中共八大《有关政治报告的决议》中规定: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应当以国家市场为主,同时附有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这一规定

A. 明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改革目标

B. 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C. 以法律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D. 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只能从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两人的记载又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

B. 文献著述反映历史真实

C. 社会的变迁影响文献著述

D. 历史解释依赖文献互证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他们的做法

A. 引发了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

B. 有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

C. 造成了西欧普遍的信仰危机

D. 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由于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在城市和乡村、在‘上层’和‘下层’正日益尖锐的矛盾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退出国际战争成为社会各界普遍要求

B. 十月革命是俄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 苏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D. 沙皇专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社会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B. 日元贬值助推日本经济崛起

C. 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D. 美元优势地位逐渐发现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的“中国潮”是在16世纪下半叶,由欧洲王室贵族掀起的崇拜中国器物之风拉开序幕的。16世纪之前,欧洲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与亚洲交换,只能以金银购买亚洲产品。16世纪下半叶,美洲的白银打破了欧亚贸易的传统均衡,欧亚贸易规模扩张,供给增加。王室贵族和社会名流对中国产品的大加追逐和赞美,使瓷器、饮茶等成为上流社会追逐时髦,附庸风雅的一种时尚,促进中国产品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变。王室贵族与商人经营的垄断贸易公司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17世纪中叶以后,大量关于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著作出版发行,将中国的文化文明推向了人类文明的极致,把中国的政体夸奖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尽管那些赞美之词言过其实,但却是政府和商人合二为一的欧洲商人集团所迫切需要的。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中国的形象在欧洲开始发生变化,在孟德斯鸠、黑格尔等人的笔下变成一个专制、野蛮、落后、愚昧的国家。为了刺激本国丝织工业的发展,英国、荷兰等国都曾明文限制和禁止进口和穿戴亚洲丝织品。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大力宣传印度和锡兰(斯里兰卡)红茶,饮茶又被拔高到了爱国主义的层次,是为英国经济作贡献的爱国主义行为。广告中的印度和锡兰红茶可以美容健身、治疗胃病,是高雅与品位的象征,而中国绿茶则会损害肠胃。中国茶叶在英国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材料三  在整个“中国潮”的潮起潮落中,中国政府和商人基本上处在一种无作为的状态,既没有意识和愿望在海外宣传中国文化、制造中国热、推销中国产品,也没有愿望去了解和参与当时的欧洲“中国潮”,甚至可能对当时在欧洲流行的“中国潮”都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

——摘编自张丽等著《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视角——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国潮”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中国产品在欧洲畅销和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中国潮”潮起潮落过程中,中国政府和商人无所作为的原因,并谈一谈欧洲“中国潮”带来的启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兰德公司是美国一家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下图是兰德公司不同时代研究中国的出版物结构图。

请从图中任意提取一项信息,然后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主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须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为农业”的指导下,以工业企业为主,同时兴办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类企业,集体企业取得迅猛发展。企业积极探索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提升。在苏南,乡镇企业面向市场,利用市场调节,它们对市场反映灵敏,自主经营决策,衔接供销,协调生产,带动了物资、资金、技术、人才的协调快速发展。苏南乡镇企业还利用大中城市通过设备输出、技术转移、来料加工、合作经营等方式向农村扩展的大好时机,不断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成为大中城市企业扩展的重要合作伙伴。苏南地区用积极探索和快速的发展,打造出农业经济改革中著名的“苏南模式”。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形成了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1918年在英国成立的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际联盟协会”,到1922年已经拥有会员20万人,1932年则发展到100万人;1921年在英国成立的坚持绝对和平主义的“不再战运动”,出版《不再战》刊物达15万份。在国际政治领域,列宁发表《和平法令》之后,威尔逊提出了十《世界和平纲领》,倡导成立企图用国际法约束战争的国际联盟。战胜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了和平的安排,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反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埃里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美国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短暂和平后,世界再次陷入世界大战的灾难中。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社会和平潮流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国际社会和平潮流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汉王朝的不断打击之下,匈奴的游牧地区缩小,部众瓦解,公元前57年出现“五单于争立”的分裂混战局面。其中,呼韩邪单于,名稽侯珊,是匈奴头曼单于的第八代孙,在他的努力下击败其他四位单于,复归单于庭,却又突然受到自立的郅支骨都侯单于的攻击,兵败南撤。在北有郅支,南有强汉,东西部属俱已瓦解的情况下,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自入汉觐见汉帝,表达归附汉朝的诚意。汉朝对呼韩邪单于的归附表示欢迎,颁给黄金质的“匈奴单于玺”,承认他是匈奴的最高领袖。汉朝政府遣车骑都尉韩昌等驻军塞外,留卫单于,以诛不服,并前后调拨粮食三万四千斛以资救济。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政府的帮助下完成统一匈奴的大业,并于公元前33年再次入朝觐见汉帝,提出和亲要求。汉元帝将后宫良家女子王嫱配他为妻。此后,汉与匈奴之间实现了长期的和平交往。

——摘编自林干《匈奴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