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行行省制 ④明朝设立内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
2. 难度:中等 | |
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 打击贵族势力 C. 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 加强中央集权
|
3. 难度:中等 | |
“显而易见的是……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选官制度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材料中省略处应为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
4.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该时期是
A. 汉 B. 秦 C. 唐 D. 宋
|
5.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下列不属于其特点的是 A.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组织形式 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农民家庭容易失去土地或破产
|
6.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而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的行业。这种现象说明 A. 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B. “工商食官”传统格局被打破 C. 社会秩序高度失控 D. 诸侯争霸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
7. 难度:困难 | |
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他制定《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 封建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 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C. 科举制度已经走向没落 D. 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
8. 难度:简单 | |
如果让你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你会发现这一政策 A. 杜绝中国官方对外贸易 B. 禁止中国所有船只出海 C. 阻止外邦“朝贡”贸易 D. 禁止民间出海及对外贸易
|
9. 难度:简单 | |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D.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
10. 难度:中等 | |
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3岁时的朱熹曾和父亲朱松有过一段对话。 朱熹问:“父亲,日何所附?”父曰“附于天。”又问“天何所附?天之上何物?”一席话问得朱松惊讶不已。下列观点符合成年朱熹对世界本原问题论述的是( ) A.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B.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11. 难度:简单 | |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他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
|
12. 难度:简单 | |
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据此推知,万民法 A. 实现了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 B. 源于罗马帝国帝国统治范围扩大 C. 标志着罗马司法制度的成熟 D.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
13. 难度:中等 | |
文艺复兴期间,有一位代表人物的作品以“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为主旨,该人物是( ) A. 但丁 B. 薄伽丘 C. 莎士比亚 D. 彼特拉克
|
14. 难度:中等 | |
他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曾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但又认为“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他是 A. 莎士比亚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
15.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A. 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 B. 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
|
16. 难度:中等 | |
读下边“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 B. 圈地运动 C. 殖民扩张 D. 黑奴贸易
|
17. 难度:中等 | |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主要是指 A. 工厂制度的兴起 B.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 垄断组织的出现 D. 市场引领生产技术革新
|
18. 难度:困难 | |
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脱离欧盟,英国高等法院后裁定,英国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英国政府发表声明称,对此裁决“感到失望”,并宣布将向英国最高法院上诉。2017年1月,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做出终审裁决,强调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据此可知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 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C.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 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
|
19.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
20. 难度:简单 | |
在近代某中外条约中,清政府应允对方“将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该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21. 难度:简单 | |
“第十一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上述条款出自
A. B. C. D.
|
22. 难度:简单 | |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革命中心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完成转移的直接因素是 A. 红军长征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
23.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 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C.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 D. 中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
|
24.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一些中国人纷纷主动翻译外国报刊、书籍。有学者统计,1868-1879年,江南制造总局共出版翻译西书98种,销售达31111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列强侵略大大加强 B. 洋务运动的开展 C. 传统夷夏观念发生变化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25. 难度:中等 | |
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为此,苏俄实行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市场经济体制
|
26.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位思想家是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
27. 难度:中等 | |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初版时印了1000本,很快销售一空。到1926年5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印达17版之多。由此可知,当时 A. 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B.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指南 C.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步扩大 D. 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
28. 难度:中等 | |
作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它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起了巨大作用。它是 A. 新三民主义 B. 三民主义 C. 三大政策 D. 民主和科学
|
29. 难度:简单 | |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 A.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 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C. 中国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
30. 难度:简单 | |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这体现了中国外交 A.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B. 以联合国为中心 C. 以非集团化为特点 D. 以意识形态为指导
|
31. 难度:中等 | |||||||||||||||||||||||||
随着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与相互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市场也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起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作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对外交往主要采取什么方式?概括指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有何不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汉武帝为封建帝国找到更为适用的政治理论。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儒家的德治仁政学说又能为君主政治进行某种修饰和补充。因此,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学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的功能。 ——南开大学出版社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崇儒的原因及汉武帝时期儒学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的主要特征。
|
3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化进程简表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