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测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题文)王韬《瀛壖杂志》中谈到,清季上海服饰旧礼“已亡”,“衣服僭移,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学,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衙署隶役,不著黑衣,近直与缙绅交际……恬不为怪”。由此可见

A. 上海的社会风俗开始趋于奢靡

B. 传统服饰的等级观念在上海被打破

C. 西方服饰文化已经在上海普及

D. 辛亥革命后上海移风易俗成效显著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A. 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 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 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甲午战争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

A. 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 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C. 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D. 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 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 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 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 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12年2月17日,南京临时政府在剪辫通告中规定:“如有逾期不剪者,即将其公民权剥夺,并严加惩治。”这说明,当时南京临时政府

A. 致力提高国民民权觉悟

B. 重视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

C. 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

D. 强化了政府法令的权威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现代人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称谓上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男人社会地位下降

B. 西式称谓取代传统称呼

C. 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 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A. 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 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 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 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以上材料说明了

A.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

B. 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

C. 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

D. 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B. 民众实现了婚姻的自主

C. 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46年11月,广州市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由市长证婚。参加者除要取得“婚姻注册许可证”外,还要增加合格医生开具的健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蓝布中山装,女穿长袖全白旗袍,并手持花球一束。这表明

A. 广州人民观念先进

B. 婚姻习俗逐渐简约文明

C. 政府操控婚姻习俗

D. 中国婚俗已经完全西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娶妾,不娶姨太太。第四,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

A. 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

C. 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    D. 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材料  近代最早的江南女校是在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福音的背景下建立的。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江南教会女校,作为传统中国土地上的一个崭新的文化现象,虽然面临重重阻力,但是仍然不断地将女性(应)接受知识这种观念向外传播。1898年,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校——中国女学堂(亦名经正女学堂)诞生于上海。上海是近代江南女子教育的一个中心,女子教育开始在近代蓬勃发展。在朝廷和社会兴废女学的长期争议中,民间办女校之风渐兴,打破了教会女校一家独大的局面。清政府被迫于20世纪初做出变革姿态,实施“新政”,并对女学开禁。此后,官办女校在全国范围内日渐兴盛,而江南女校则始终居于领先地位。民国建立后,社会变革不断,女校和女学生无可避免地卷入历史洪流中,在改写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创造着历史,部分进步的在校女生和毕业女生不甘于“他者”的身份,开始为“女界”的未来奔走呼号。

——摘编自徐宁《女校与近代江南社会的史迁(1850—1931)》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非洲广袤,三倍欧土,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饶衍,畜牧繁盛,土人不能开化,拱手以让强敌矣……今夫德,列国分治,无所统纪,为法所役,有若奴隶,普人发愤兴学练兵,遂蹶强法,霸中原也;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作者言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意图。

材料三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镇江、无锡、苏州、嘉兴、定县、峄县、青海、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6人;就性别看,男性138人,女性4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

(3)材料三反映了本次调查有何特点,并概述其意义。

材料四  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分哪两步?这两步是如何完成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