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日前出土的东汉时期十三幅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分布地区如下,据此可推知当时
A. 精耕细作技术进一步发展 B. 牛耕使用遍及大江南北 C. 北方的农业生产高于南方 D. 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
2. 难度:中等 | |
《管子·权修》篇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问,则上下相疾也。……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人必危”。结合材料,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自耕农已经出现 B.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C. 自耕农的生存状况决定着政权的安危存亡 D. 历代统治者都能落实这一思想
|
3. 难度:中等 | |
《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A. 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 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 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 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
|
4. 难度:中等 | |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
|
5. 难度:中等 | |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
6.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逢年过节时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A. 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 B. 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C.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
7. 难度:中等 | |
秦汉时期,关中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司马迁评价它为“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铁犁牛耕使用 ②都江堰工程修筑 ③井渠的出现 ④丝绸之路繁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8. 难度:中等 | |
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农业生产工具方面有了重大发明,这是自汉代以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有利于土地的耕种。这一重大发明是 A. B. C. D.
|
9.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除了龙之外,其他都是和古代农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从中可看出生肖纪年 A. 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B. 反映了古代落后的生产力水平 C. 反映了古代复杂的饮食结构 D. 是农业基础性地位的有力证明
|
10. 难度:困难 | |
下面为清朝前期获鹿县地权分配情况表。据表可知,当时该地
A. 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B. 小农经济较为盛行 C. 流民问题日趋严重 D. 人地矛盾非常激烈
|
11. 难度:简单 | |
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 封闭性 B. 脆弱性 C. 连续性 D. 分散性
|
12.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均田制已无法继续实施 C.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 自耕农经济占主要地位
|
13. 难度:简单 | |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A. 广种薄收 B. 少种多收 C. 小农经济 D. 精耕细作
|
14.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逐步提高。下列有关我国耕作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火耕”到“耜耕”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 铁犁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C. 铁犁的出现成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条件 D. 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15. 难度:中等 | |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词汇。以下较全面地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的一组是 A. 青瓷、丝路、水排、黄道婆 B. 青瓷、丝路、水排、用煤冶铁 C. 青瓷、丝路、灌钢、曲辕犁 D. 青瓷、水排、灌钢、海禁
|
16. 难度:简单 | |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A. 农具和酒器 B. 礼器和兵器 C. 礼器和用具 D. 兵器和农具
|
17. 难度:简单 | |
《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中记载:(宋朝铸钱)有模沙、冶金等八作(车间),负责采矿、冶铜等;另专设刀错、水蓋等两个相对独立的、专责铸钱的离局。工匠相互谈论事业,相互展示成果,相互交流技能,相互提高知识水平。这说明宋朝时期 A. 民间手工业的规模较庞大 B. 工匠之间技术交流保守封闭 C. 官营手工业没有严格的管理 D. 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逐渐衰落
|
18. 难度:简单 | |
我国古代某瓷器“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晩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后周世宗也曾赋诗赞美其“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他们赞美的是 A. 商朝瓷器 B. 定窑白瓷 C. 越窑青瓷 D. 明清珐琅彩
|
19.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
20. 难度:简单 | |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
21. 难度:简单 | |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酿造加工、农具修造等。这表明 A.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 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C. 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 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
22. 难度:中等 | |
据检索,“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意为丝绵。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据此可知 A. 汉字简化是必然的趋势 B. 丝织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C. 民众衣被原料发生改变 D.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认同
|
23. 难度:简单 | |
明清时期松江棉布、杭州丝绸并称“衣被天下”,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 手工业开始出现专业化 B. 全国市场体系日益发展 C. 纺织业制瓷业实行专卖 D. 明清海禁政策名存实亡
|
24. 难度:简单 | |
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 家庭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资本主义萌芽
|
25. 难度:简单 | |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
26. 难度:中等 | |||||||||||
(题文)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
27. 难度:中等 | |
《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 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
28.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宋代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四川地区的士子们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甚至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的日期;有的士人干脆“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这表明宋代 A. 商业发展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B. 传统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冲击 C. 科举考试内容亟需进行改革 D. 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发生转变
|
29. 难度:中等 | |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 ④商业发展的推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30. 难度:简单 | |
“(建康)台城六门之外,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察之。”史书这一记载反映南朝时草市 A. 政府实行行政管理 B. 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C. 具有饮食服务设施 D. 不受官吏直接监管
|
31. 难度:中等 | |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无论是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在唐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以下对唐朝物质文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出现可控制耕土深浅和便于收获的曲辕犁 B. 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C. 杜甫诗“君家白碗胜霜雪”赞美了邢窑的白瓷 D. 草市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
32. 难度:简单 | |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
33. 难度:简单 | |
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 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C. 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D. 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
34. 难度:中等 | |
有位同学在学习了两汉历史后,开始编写《汉代经济兴衰简报》,他找到了如下史料,适合编入其中的是 A. 西汉铁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还出现了一牛挽犁技术 B. 汉代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C. 江南一带出现了灌溉工具水排 D. 丝织品可经丝绸之路销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
35. 难度:中等 | |
新华社2018年5月11日报道,考古人员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开凿于南宋)发现了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这可以推断出南宋 A. 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 B. 铁钱逐渐取代白银主要货币地位 C. 社会经济萧条导致货币需求减少 D. 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多种货币并用
|
36. 难度:困难 | |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