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
2. 难度:困难 | |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
3. 难度:中等 |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
4. 难度:中等 | |
“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A. 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B. 德治思想逐步形成 C. 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 对天的认识理性化
|
5. 难度:中等 | |
2017年5月,春秋末年兵家孙子的祭祀大典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孙子后裔按照中华传统礼仪和古代圣人祭拜的最高规格,施礼祭拜。这种祭祖活动主要反映出中国 A. 公民素养的开放性 B. 家国利益的冲突性 C. 宗法传统的延续性 D. 儒家文化的保守性
|
6. 难度:中等 | |
西周宗法制具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天”应该是 A. 皇权至上的天子 B. 决定身份的天命 C. 儒家强调的天理 D. 道家倡导的天道
|
7. 难度:中等 | |
考古发现,商代墓葬中殉葬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数百人,而西周时期用奴隶殉葬、祭祀等现象比较少见,而且此现象主要集中在西周早期,中期以后基本未出现。这表明西周 A. 形成了重视民力的思想 B. 各级大宗享有祭祀特权 C. 开发私田需要大量奴隶 D. 儒学提倡尊重人的价值
|
8. 难度:困难 | |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A. 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 B. 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 C. 宗法制注重同族文化的延承性 D. 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
9. 难度:中等 | |
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 A. 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 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 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 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
|
10. 难度:困难 | |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这说明了 A. 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 B. 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 C. 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 D. 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
|
11. 难度:简单 | |
(题文)秦始皇攻取岭南后,派将领任嚣在番山、禺山之偶建城,并设郡。此郡被视为广州建置的开始。此郡是 A. 象郡 B. 南海郡 C. 南郡 D. 南阳郡
|
12. 难度:简单 | |
习近平在《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强调“郡县治,天下安。我多次讲过,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 B. 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C.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
13. 难度:简单 | |
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
14. 难度:中等 | |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统治者 A. 完善中枢权力体系的意图 B. 密切各地区经济联系的意图 C.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意图 D. 提高经济区域化程度的意图
|
15.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于 A. 长安 B. 建康 C. 咸阳 D. 洛阳
|
16. 难度:中等 | |
(题文)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 A. 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 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 C.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 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
|
17.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始置,权重而秩尊。西汉沿置,以监察、执法为主要执掌,位上卿。此官职应该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
18.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 A. 秦朝丞相汉朝中书令 B. 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 C. 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 D. 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
|
19. 难度:简单 | |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 A.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扩大了疆域 C. 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 D. 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
20.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移民主流之一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A. 推动了秦代商业的发展 B. 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C. 有效的抑制了土地兼并 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天下后,在推行严刑峻法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礼仪制度,以显示皇帝的至高和独尊。如规定臣下写给皇帝的文书应称“奏”,自称应称“昧死”等,但毕竟不完善,远不能适应大一统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承秦制后,由于礼仪的不健全,臣子在刘邦面前非常随便,甚至“饮(酒)争功”,于是刘邦接受叔孙通的建议,由儒生们创制朝仪以确定君臣名分等级。朝仪规定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长乐宫接受百官朝贺,“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高祖非常高兴,脱口而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武帝时,又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由于儒家强调遵从等级秩序,这无疑为统治者强化礼仪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各朝皇帝都以儒学为指导,加强礼仪建设。隋文帝制定五礼130篇,唐太宗时制定《贞观礼》138篇,宋太祖时制定《开宝通礼》200卷礼仪礼规越来越细密 ——摘编自常智敏《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专制国家礼仪制度发展的阶段特征并说明这一发展过程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