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 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
2. 难度:简单 |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
3. 难度:简单 | |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 违背人伦礼仪 B. 不利于社会进步 C. 重视尊卑贵贱 D. 有利于凝聚宗族
|
4. 难度:中等 | |
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 B.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
5. 难度:简单 | |
汉朝朱买臣,家贫好学,卖薪自给,其妻弃之另嫁。买臣穷困潦倒,后遇同乡严助,推荐入朝廷,说《春秋》《楚辞》,汉武帝甚悦,拜为中大夫。朱买臣能够发迹,主要受益于 A. 世卿世禄制 B. 科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
|
6. 难度:简单 | |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
7. 难度:中等 | |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
8. 难度:简单 | |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
9. 难度:简单 | |
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如果一个唐朝人行走在这条线路上最有可能见到 A. 人们普遍使用煤来冶铁 B. 丝绸和白瓷被贩运出境 C. 粉彩瓷器深受人们欢迎 D. 纸币普遍用于商品买卖
|
10. 难度:简单 |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11. 难度:简单 | |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
12. 难度:中等 | |
邓讯之先生在《客家源流研究》一书中指出:“客家每姓必有堂号,此种又称为郡号、地望的,多半是河南地方之名……。”如丘姓堂号为“河南堂”,说明丘氏出自河南郡(汉代郡名,在今河南省新郑、洛阳和临汝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 宗法制度的强化 B. 分封制的实施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中央集权的强化
|
13. 难度:简单 | |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的一首民谣,表达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杰出贡献在于 A. 棉纺织业 B. 丝纺织业 C. 麻纺织业 D. 毛纺织业
|
14. 难度:中等 |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城.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是 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B.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
15. 难度:中等 | |
乾隆年间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此种情况反映了这个时期清朝 A.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C. 坚持重商轻农政策 D. 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
16. 难度:中等 |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经济基础十分顽固 ②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③旧的经济观念的巨大影响 ④社会上缺乏破产的劳动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17.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 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 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
18. 难度:简单 | |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 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B.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C. 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D.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
19. 难度:简单 | |
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A. 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 B. 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逐步消失 C. 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D. 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
|
20.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对华贸易的增长率从1913年的11.4%下降到1918年的8.5%;而日本对华贸易的增长率从1913年的19.5%上升到1918年的38%.这反映 A. 民族工业第一个高潮的到来 B. 英国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日本独占中国市场局面形成 D. 抵制日货运动取得重大成效
|
21. 难度:困难 | |
下列图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工矿业发展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工矿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C.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 D. 日本加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
22. 难度:简单 |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分权制 D. “权力制衡”
|
23. 难度:困难 | |
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 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
24. 难度:中等 | |
(2017年北京卷)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A. 罗斯福新政 B. “铁幕”演说 C. 马歇尔计划 D. 欧洲煤钢联营
|
25. 难度:简单 |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围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表明 A. 两极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B. 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C. 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D. 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
|
26. 难度:中等 | |
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2016年6月,英国公投382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多数)选择支持脱离欧盟。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 英国加强外交自主欲脱离北约控制 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发加快 C. 英国民众完全控制国家的外交事务 D. 一体化的加强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
|
27. 难度:简单 | |
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美、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这种变化对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影响是 A.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 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C. 欧盟成为世界重要一极 D. 美国失去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
28. 难度:简单 | |
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 A. 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 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C. 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 D. 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
29. 难度:中等 |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一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 A. 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B. 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C. 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 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
30. 难度:简单 | |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即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了 A. 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达到最高峰 C. 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 当今世界已形成了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格局
|
31. 难度:简单 | ||||||||||||||||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2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3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196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日本为10.8%(1952﹣1960年),西德为7.8%,意大利为5.5%(1951﹣1960年),法国为4.8%,美国为3.2%,而英国仅为2.7%;而在1960﹣1969年的年均增长率日本为11.1%,法国和意大利为5.9%,西德为4.9%,美国为4.5%,英国为2.6%(仍居末位)可见,20世纪在50年代和60年代,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低的,英国的经济实力也降至第五位。而欧共体六国的经济却得益于共同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在英国发生的停产大罢工(1966年)通货膨胀等进一步“阻碍了英国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经济模式的转型,削弱了英国参与现代世界竞争的能力。”为了找到医治“英国病”的良方,英国最终决定申请加入欧共体,以期获得一种外在力量来推动英国国内的改革进程。 ——互联网整理 材料二 英国是欧盟28个成员国中对欧盟怀疑态度最强烈的国家。市场开放上,不少英国人认为英国向来比欧洲其他国家更依赖全球市场,让英国接受开放的全球市场比限制在欧盟市场更好一些。地缘政治上,隔着一条海峡,很多英国人完全没有欧洲人的感觉。难民、人口流动等问题让不少英国人对欧盟产生了更大的怀疑和反感。从政治文化来看,英国更加倾向于保障自由、减少管制。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同时,由于英国是一体化进程的晚到者,在共同体内总觉得处处吃亏,这种利益考量强化了英国的“疑欧”情绪。 ——互联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主动融入欧洲共同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