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下列各项可以印证“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某种意义上催生了现代化的新路”观点的是

A. 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B. 一战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战争的祸根。”

C. 列宁成功实践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

D. 威尔逊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一场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他所描述的战役是

A. 马恩河战役

B. 索姆河战役

C. 东普鲁士战役

D. 凡尔登战役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从1918年3月到7月,德军在西线相继发起了4次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德军此举的直接原因是

A. 美国参战

B. 中国向同盟国宣战

C. 苏俄退出战争

D. 协约国力不从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战的爆发,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B. 索姆河战役中,法军开始使用坦克,双方伤亡惨重

C. 日德兰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德国舰队损失大于英国舰队

D. 1918年7月,协约国军队大规模反击,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由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这反映当时有人认识到

A.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战的根源

B.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疯狂扩军备战

C. 欧洲在一战前30年,内部力量迅速积聚

D. 科技的发展,注定了世界大战的残酷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法国前总统着拉克曾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掉卫丁法国的领士、理念和自由。”据此,下列对中国参加对德作战的评价中,最恰当的是

A. 导致大批中国劳工丧生

B. 是中国政府的正确决策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是德国失败的决定因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列宁曾经评论某个会议时说:“(它)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不属于列宁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凡尔赛和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33年12月,联共(布)决定,苏联不反对在国际联盟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除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外,其它欧洲国家可按意愿参加。l939年4月,苏联向英法建议:在英法苏之间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这反映了

A. 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期待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C. 由于意识形态导致两大阵营的对抗

D. 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中写到:“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这里的“东西”指的是

A. 苏台德地区

B. 奥地利

C. 废除《凡尔赛和约》

D. 阿尔萨斯—洛林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39年9月,毛泽东认为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当时中国尚未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

B. 当时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严重有误

C. 毛泽东认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D. 毛泽东观点着眼于二战初期绥靖的延续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_过法案,取消禁运条款,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一法案实际上是

A. 美国援助苏联卫国战争的法律依据

B. 使西班牙走向法西斯的“绥靖政策”

C. 美国控制西欧实施全球战略的标志

D. 英国购买美国军火的“特别通行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由于中国军民的不屈抵抗,迫使日本陆军省首脑及参谋本部1940年3月决定,预计自1941年开始由中国内地撤退……只是此计划刚一经各方同意,即有欧洲局势之急转直下……于是将整个撤兵计划放在脑后。下列符合影响日本放弃撤兵计划的“欧洲局势”是

A. 德国出兵吞并了奥地利

B. 法国贝当组建傀儡政府

C. 徳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

D.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失去了欧洲部分150万平方千米领土。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①苏联对德国发动进攻时间估计错误,战备不足

②德国侵占了欧洲许多国家,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壮大

③二战初期,英美支持德国进攻苏联

④德军采用闪电战战术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41年上半年,德国进口所需80%的橡胶、65%的锡、70%的铜、50%的铝、25%的锌都来自苏联,斯大林填补了希特勒矿产品供应的重要缺口。这一现象

A. 说明苏联违反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原则

B. 彻底改变了欧洲战场的战略态势

C. 表明二战初期苏联为德国提供了物资

D. 表明苏德已走向亲密的盟友关系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41 年 6 月 22 日,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说:“在过去 25 年中,再没有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的反对共产主义了。我不会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所有这一切与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相比都黯然失色了”这一“情景”指

A. 敦刻尔克大撤退    B. 苏德战争爆发.

C. 珍珠港事件    D. 中途岛海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理查德·佐尔格被誉为“红色间谍大师”。1941年9月15日,他向莫斯科发出了一份极具价值的电报,斯大林如同吃了定心丸,立即放心大胆地将远东地区半数以上的苏军调往西线的欧洲战场。这份电报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

A. 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B. 德、意、日组成三国军事同盟

C. 日本将南进对美作战

D. 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德国人海洛回忆其父亲库克:“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1942年5月他回家休假的时候,第二年2月他就在‘伏尔加格勒’失踪了。”如今她只能在“伏尔加格勒”附近的德军士兵公墓悼念父亲,这里埋藏着21003具德军士兵的遗骸。库克最有可能死于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莫斯科战役

C. 库尔斯克会战

D. 柏林战役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某史事“帮助”美国“瞬时”摆脱了孤立主义和中立的羁绊,正式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这一史事是

A. 中途岛战役

B. 日本突袭珍珠港

C. 修改中立法案

D. 《大西洋宪章》的签署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某历史著作对太平洋战场有这样的叙述:“新年伊始,日本的部队登陆了中国香港、菲律宾群岛等地,东条英机把从美国西海岸到东京的航线扯开一条巨大的缺口,控制海域占整个世界海域的1/10。”这里的“新年”应是

A. 1941年

B. 1942年

C. 1943年

D. 1945年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未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 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C. 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D. 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如表为二战期间签订的一系列的协定。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基本史实

文件内容

1941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签署《四强宣言》

“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3年12月1日,美、中、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

我三大盟国……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签署《雅尔塔协定》

“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发表

“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部队…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

 

 

A.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B. 已经形成了建立联合国的协议

C. 大国强权政治影响着国际格局

D. 二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叶以后,在美国兴起的女性选举权运动扩展到世界各国,但收效甚微;1917年后,俄国、美国等国先后给予妇女选举权;二战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的政治权利。促成女权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到冲击

B. 战争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C. 工业革命中女性发挥重要作用

D. 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对战后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B. 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C. 出现了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

D. 使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对法官席次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

B. 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C. 中国实力的显著提升

D. 中国利益的必然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材料:1900年以来,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传,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据统计,一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100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等和平活动。但是,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因此,当1914年8月欧洲各国为了一个具体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宣布参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时,往往能看到聚集在这些国家的人群欢呼雀跃。结果,一战的爆发及扩展沉重打击了战前世界和平运动。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阻碍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赔款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焦点是赔款总额及其分配。法国为了使德国至少在半个世纪内不能恢复元气,并弥补自己在战争中所受的巨额损失,提出了高达240亿英镑的赔款总额。但据统计,1917年法国全部国民财产总共也不过24亿英镑。劳合·乔治认为,赔款额不应超出战败国的赔偿能力。美国人不想加强自己竞争对手英国和法国,并失去一支在欧洲牵制苏俄的力量,主张适当减轻德国的赔款。由于意见分歧,最后决定,暂不确定赔款总教,交由赔款委员会研究解决。在赔款的分配问题上,战胜国之间也引起了激烈争吵,结果没有达成协议。

——摘编自陶诗永等著《火山口上的分赃——脆弱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道:“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将它的军队裁减到只能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将它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归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摘自劳合·乔治《和约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战胜国之间的分歧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和约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并说明德国以后对战胜国是怎样报复的。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扩军备战,英法对此不仅不加制裁,反而英国与德国缔结《英德海军协定》,变相支持德国的毁约行为。

1938年3月,英法听任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召开,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是国际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幕丑剧,使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达到顶点。张伯伦等再次出卖了弱小国家的民族利益,几个大国丧心病狂地对一个被侵略的主权国家进行宰割。它进一步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

1939年3月15日,《慕尼黑协定》字迹未干,希特勒就全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大大加强了法西斯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1939年11月,美国对1935年通过的中立法进行了修改,它实际是绥靖政策的变种。

1941年,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促成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的终结。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英国的绥靖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终结”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期间,中国与新西兰成为同盟国,共同抗敌。战争期间,新西兰成为太平洋美军的重要基地,华人出产的蔬菜在政府订购中占据了重要份额。为确保食品供应,新西兰华侨农业总会成立,一些华裔也入伍新西兰军队,如陈达枝的孙子就曾服役于空军。1937年,新西兰华侨联合总会以惠林顿为中心号召华侨购买爱国公债,为救亡中国筹集捐款。虽然异国谋生实属不易,但统计数字显示,抗战期间新西兰华人人均捐款竟位列所有海外华人的榜首。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新西兰政府对于华人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华人地位不断提高。日军南下后,广东侨乡面临巨大危机。自1939年起,新西兰开始接收华侨难民。在战火中,千余名华人妇女和儿童得以辗转来到新西兰,与侨居新西兰的丈夫和父亲团聚,他们的到来也彻底改变了新西兰华人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李海蓉《阳荡“新金山”的中国人》

(1)根据材料,说明二战期间新西兰政府对华人态度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西兰华侨行动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