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史的日期只在公元前841年之后才能确定无误。因为自此以后,古书里提及天候星象的变化,可以和外界的记录对照。公元前841年前的日期带有推算性质,不能视作绝对的可靠。该学者意在说明 A. 远古史料需要佐证 B. 古史具有推算性质 C. 古代史实不可全信 D. 远古史实虚构较多
|
2. 难度:简单 | |
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 B. 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 C. 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性 D. 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
3. 难度:简单 | |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 人情关系 B. 伦理道德 C. 法制建设 D. 礼乐秩序
|
4. 难度:简单 | |
1957年9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该事件说明 ①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②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③联邦政府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 ④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
5. 难度:简单 | |
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 “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C. “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D. “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
|
6.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伯里克利时代成为“希腊(雅典)内部极盛时期”的经济根源是 A. 对外交流 B. 工商业较发达 C. 民主政治成熟 D. 农耕文明发达
|
7.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规定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同时期中国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导,两者的共同点是 A. 以规则维护社会的稳定 B. 把血缘关系放在了首位 C.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 尊重物权人的自由意志
|
8. 难度:简单 | |
“西藏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为佛教圣地。”这则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④藏族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③④
|
9. 难度:简单 | |
“中国5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有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的历史见证。”该材料描述的是 A. 布达拉宫 B. 平遥古城 C. 故宫 D. 颐和园
|
10.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北京白石台基上的紫禁城宫殿,它最突出的特征是 A. 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B. 强调宏伟高大,气势磅礴 C. 强调皇权至上的威仪和国家大一统的气势 D. 强调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
11. 难度:简单 | |
“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机关——一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A. 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B. 梭伦改革时期 C.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 伯里克利时期
|
12. 难度:中等 | |
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 少数贵族独享民主 C. 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D. 公民缺乏参政热情
|
13. 难度:简单 | |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十将军委员会 C. 责任内阁 D. 陪审法庭
|
14. 难度:中等 | |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们”成为受害者,是因为英法推行 A. 绥靖政策 B. 侵略政策 C. 法西斯政策 D. 不结盟政策
|
15. 难度:简单 | |
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对这段对话理解最正确的是 A. 大国领袖分割了未来的世界 B. 罗斯福的野心最大 C. 英国企图恢复旧日霸主地位 D. 大国争霸的企图显现
|
16. 难度:中等 | |
学者李碧妍在《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中说:“我并不认为由此引发的藩镇涌现的局面,仅仅是帝国君主盲目草创的一种产物……相反,我更愿意将它视为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而采取的相当理性的举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安史之乱导致了唐帝国严重的统治危机 B. 唐帝国大肆分封诸侯严重违背了历史潮流 C. 藩镇裂土称雄最终瓦解了唐帝国的统治 D. 藩镇的涌现是唐帝国应对危机的理性选择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近代电讯和邮政事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877年,福建巡抚刘铭传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B. 1896年,“中华邮政局”宣告成立 C. 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及营业局增加 D. 1932年底,我国开设了国内无线电报
|
18.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480年,萨拉米海战凯旋之后,雅典废除了一切关于行政官职任选的财产限制,规定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决定 A. 进一步削弱雅典贵族的权力 B. 彰显了伯里克利时期民主的繁荣 C. 恢复了梭伦时代的选官原则 D. 表明民主之门已经向所有人敞开
|
19. 难度:困难 | |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A. 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B.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C. 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 英国在欧洲的贸易额呈下降的趋势
|
20. 难度:中等 | |
明朝张居正所创“考成法”规定,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这一方法 A. 有效防范了官员贪腐 B. 有利于工作效率提高 C. 使监察制度提议完善 D. 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
21. 难度:困难 | |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新航路开辟影响 D.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
22. 难度:简单 | |
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每岁通市不绝”。这一现象表明 A. 海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 B. 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 C. 清廷海外贸易占据优势 D. 海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
23. 难度:简单 | |
2016年1月18日,蔡英文获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胜利。美国德国等多国发表声明说,将维持着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保持合作关系。下列有关台湾的历史事实阐述正确的是 A. 丘逢甲是甲午战后反割台斗争中著名的清军将领 B. 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C.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并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 D. 1992年大陆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一个中国原则”共识
|
24. 难度:简单 |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某次会议的最后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该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第26届联大 C. 亚非会议 D. 不结盟国家领导人会议
|
25. 难度:简单 | |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据此判断 A.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民间交流有利于中日关系发展 C. 中国外交僵局已被打破 D. 日本主动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
|
26. 难度:中等 | |
明朝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明宣时期,大改严禁太监读书识字的规矩,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从中能够得出 A. 明朝政务混乱,无权力界限 B. 内阁与宦官共同把持明朝朝政 C. 君主欲不断加强专制皇权 D. 内阁的设置在明朝形同虚设
|
27. 难度:困难 | |
密折制度在清朝不断发展。雍正时期,只有皇帝允许的官员才能上密折;后又特许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清朝的密折奏事 A. 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 反映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C. 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助于政令体现皇帝意志
|
28. 难度:中等 | |
清代军机处设有“存记簿”,相当于机要档案,“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应密存事件,则密封存记”。据此可知,军机处的这一做法 A. 确保政治决策的密闭性 B. 强化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C. 有利于清朝史料的保存 D.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29.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 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美德即知识 D. 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
30.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觉得名画丑和会不会欣赏没有关系,却和有没有文化又关系。下列从文化的角度对两幅名画理解正确的是 《蒙娜丽莎》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 ①《蒙娜丽莎》所画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女性,属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②达芬奇在画作中渗透了人文主义思想 ③《哭泣的女人》强调光与色的运用,属印象画派 ④毕加索的画作反映了现代人的空虚、恐惧和精神分裂等意识倾向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度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场帝始豆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碟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
32. 难度:中等 | |
各国的农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二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材料三 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见下图)。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相互影响。 (2)概括指出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
33.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二 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孙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 ——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 材料三 很多地区在普选运动中,发展了互助组,整顿和新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生产。通过普选宣传动员,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好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得以实现。各级选举委员会提出了“整顿作风,迎接普选”的口号,开展普选,整顿干部作风。 ——摘编自熊秋良《“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