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长春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价值不大

D.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

A. 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

B. 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

C. 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

D. 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初儒学知识分子积极主动地寻求与统治者合作,力图实现学术为社会服务的政治构想……使儒学成为建立在中国传统宗法伦理之上的严密哲学体系。材料说明汉初儒学知识分子

A. 继承了先秦儒学并使之上升为官方哲学

B. 顺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社会发展趋势

C. 使儒学思想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中

D. 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传统宗法伦理哲学观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A. 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

B. 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

C. 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

D. 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据此能被认定的是

 

初秋庆贺说

七月为小秋,若干粮食成熟,汉代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目连救母说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据西晋翻译天竺《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陀弟子目连供养十方僧众,最终救出坠入地狱的母亲。

地官生日说

北魏《道藏》载:“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

 

 

A. 中元节历史内涵丰富

B. 中元节是外来的节日

C. 史书的记载矛盾荒谬

D. 中元节起源于西汉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文献出处

“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旧唐书·回纥传》

“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

“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A.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B.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C.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

D.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

 

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

“异端”、“妖孽”、“罪人”、“小人”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

反封建、反专制斗士

具有人道主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

岛田虔次(1917—2000)

 

 

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A. 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B. 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

C. 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D.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题文)李泽厚在《美学论集》中指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一论断

A. 强调了明代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色彩

B. 肯定了清代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C. 是对宋词元曲所反映时代特色的概括

D. 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

A.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 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 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 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曾国藩认为儒学的学问分为四个方面:“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四者缺一不可,既强调义理为儒学之本,又使经济之学为义理所统辖。曾国藩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中体西用寻找理论依据

B. 缓和与顽固派的既有矛盾

C. 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机

D. 开始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世纪三十年代,沈从文在《长河》中写到“会长原是个老《申报》读者,二十年来天下大事,都是从老《申报》上知道的。新生活运动的演说,早从报纸看到了。……这些弄船人一上岸,在崭新规矩中受军警宪和小学生的指挥调排,手忙脚乱会到何等程度,说不定还以为这是‘革命’!”这反映

A. 《申报》在当时影响比较大

B. 新生活运动缩小了城乡差距

C. 《申报》属于官方媒体

D. 新生活运动消除了旧的生活陋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完全把中医排除在医学教育系统之外。1929年2月,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轰动一时的“废止中医案”,后因中医界强烈反对,蒋介石下达批谕撤销。上述材料表明

A. 新文化运动导致中国文化转型

B. 政权更迭导致中医发展举步维艰

C. 中医面临近代社会变革的挑战

D. 中西融合因文化冲突而难以奏效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1943年国民党挑起了一场“中国之命运”的论战,抛出了“哪个党能够救中国”的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多位理论家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进行反击。这场论战

A. 有利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B. 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奠定理论基础

C. 有利于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D. 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土壤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除四害.”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首诗,记录了1958年春的北京全民杀麻雀事件。该诗从侧面反映了

A. 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高度热情

B. 左倾错误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C.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积极性高涨

D. 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城市卫生环境建设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91年,高考作文题目:“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之辩。“近墨者未必黑”这一论点凸显的时代特征

A. 墨家学派的时代价值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探索

C. 反思苏联解体的教训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2-l3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l3世纪后半期。许多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也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

A. 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继承关系

B. 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C. 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D.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法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面两张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

(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图为天主教大学。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

据此可以推知

A. 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

B. 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 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

D. 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 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 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B. 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C. 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D. 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 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 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有人这样写道:“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据此可知

A. 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

B. 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

C. 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更

D. 美国明星出现促使美国走向独立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明确逻辑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史实

结论

A

司汤达的《红与黑》猛烈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真实状况。

《红与黑》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B

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进行能量交换”。

普朗克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C

“猫王”和“披头士乐队”的音乐风靡全球

要求摆脱外国文化的控制,旋律、节奏带具有民族特点。

D

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使全人类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

网络的这一功能被称为“人工智能”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

A. 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B. 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C. 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D. 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外国语与汉语之间互相借词使用,由来已久,成为印证历史发展的缩影。

材料一  秦朝到明代中期,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China(瓷器)、silk(丝)等几个音译借词。明代晚期到辛亥革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是吸收了闽粤两地的语言发音习惯产生的音译借词,如Moyune(婺源茶)、Tsatlee(生丝)Coolie(苦力)等词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有关饮食的有:bokChoy(小白菜)等;2.有关植物、水果的有:1ongan(龙眼)、ginseng(人参)等;3.有关商业组织、文化习俗的有:hong(商行)kowtow(叩头)、KungIteiFatChoy(恭喜发财)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以来,出现了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现象,尤其是1921年至1958年期间。例如: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红军(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 )、苏维埃(совет)、马克思列宁主义(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等。50年代,一款苏联女士服装风靡我国,这就是被我国女士称为布拉吉(платье)的连衣裙。

——据玛利娅《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的分类和分析》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汉语借词越来越多地涌入英语。如:open—door policy(开放政策)、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one Country,two system(一国两制)、Four books(四书)Five C1assics(五经)、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kai shu(楷书)、Taichi(太极)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期前后英语借词汉语现象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语借词汉语的意义。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习近平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来表明自己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他执政思想的影响。……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大量引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经典名句,也是在向国内外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关注。

——选自《理论参考》2014年第12期

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从传统文化中提取一种“治国理政”的思想。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洛伦佐瓦拉(1407—1457)是15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历史哲学家、语言学家,也是西方文献校勘与辨伪方法的开拓者之一。瓦拉出生于罗马,曾作为书记官服务于那不勒斯国王。1431年在《论快乐》一书中,他公然和罗马教廷唱反调,阐发了“惟有自然才能至善”的人性论,热情赞扬享乐主义。1442年在《论修道士的誓言》里,瓦拉进一步否认政教合一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抨击天主教修道院的“发愿”制度,斥责修道士们出家入院之前宣誓的“安贫、守贞和服从”三大誓言违反“自然”生活。他指出,人的行为完全可以在圣神向善的宏观指导下发挥自由意志,达到“至善”。瓦拉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440年写成,1517年开始震惊世界、名垂千古的小册子《君士坦丁伪赠礼考证》。它证明了《君士坦丁赠礼》是中世纪天主教会伪造的文件,从而否定了教皇在西欧的世俗统治权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伦佐•瓦拉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伦佐•瓦拉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