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 自给自足的落后性 D. 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
2. 难度:简单 | |
_____朝,_____的出现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可以调节耕地的深浅。 A. 汉朝曲辕犁 B. 唐朝曲辕犁 C. 汉朝耦犁 D. 唐朝耦犁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为国民所有 B. 战国时代的多国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国家并不拥有土地 D. 均田制下禁止土地买卖,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
4. 难度:中等 | |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这说明当时 A. 商人社会地位很高 B. 重农抑商政策被弃 C. 农商并重得到认可 D. 商业致富作用显著
|
5. 难度:困难 | |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 A. 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B. 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 C. 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 D. 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
6. 难度:中等 | |
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群体 A. 重视自身修养的提升 B. 未能成为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力量 C. 忽视生产规模的扩大 D. 成为固守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群体
|
7. 难度:中等 | |
居民身份结构的比例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读《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下图),该图反映了 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C.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
8. 难度:简单 | |
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但其核心地区在 A. 长江中下游流域 B. 黄河中游 C. 东南部沿海地区 D. 珠江流域
|
9. 难度:简单 | |
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 A. 冶铁 B. 制瓷 C. 纺织 D. 煮盐
|
10. 难度:简单 | |
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 B. 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 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D. 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
|
11. 难度:困难 | |
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B.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 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D.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
12.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 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D. 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
13. 难度:简单 | |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 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 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
14. 难度:简单 | |
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了半个多世纪。据此推测,郑和下西洋应在 A. 13世纪下半期 B. 14世纪上半期 C. 15世纪上半期 D. 16世纪下半期
|
15.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青铜器是我国进入青铜铸造繁荣时期的代表。这一时期是 A. 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黄仁宇字认为,中国古代的隋唐宋时期“外向”“开放”,带“竞争性”,而明清时期则“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的影响 B. 政府政策的变化 C. 君主专制的加强 D. 殖民势力的东来
|
17. 难度:中等 | |
《左传》记载卫文公“务财训农,通商惠工”;《国语》也提到晋文公“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这表明春秋时期 A. 农商并重思想受到重视 B. 私营商业获得重大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初步萌芽 D. 工商食官局面已被打破
|
18. 难度:简单 | |
_______产品不进入市场,只提供给皇室及官府使用;_________产品主要供家庭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_______产品以市场销售为主要目的。 A.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 C. 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
1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南宋临安城的城市布局,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经济职能是临安城首要功能 ②皇宫偏居城南表明皇权衰落 ③水运是物资供应的重要途径 ④周边城郊地区商业活动繁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0. 难度:简单 | |
_______至元朝,重农抑商有所放松,明清时期重农抑商再次加强。 A. 隋朝以后 B. 中唐以后 C. 北宋以后 D. 南宋以后
|
21. 难度:中等 | |
(题文)商鞅的“重农抑商”思想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的相同点是 A. 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B. 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C. 都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 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
22.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记载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
23. 难度:中等 | |
“一亩三分地”的来源与先农坛皇帝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到先农坛藉田,其藉田地块面积恰好“一亩三分”。皇帝藉田反映的中国古代观念是 A. 敬天法祖 B. 家国一体 C. 以农为本 D. 抑制工商
|
24. 难度:简单 | |
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 战国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
25. 难度:简单 | |
乾隆时期,禁止中国人教外国人汉文和国内人民学习外语,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文化和制品统统拒之门外。这一做法 A. 造成中国商品经济严重倒退 B. 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儒家学说的传承 C. 确保了中华文化的领先地位 D. 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
|
2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奥斯曼帝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 诱发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 B. 曾导致西欧商品价格暴跌 C. 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 D. 为欧洲文艺复兴汇聚人才
|
27. 难度:简单 | |
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
28. 难度:简单 | |
17世纪的荷兰或荷兰人被称作“海上马车夫,主要是因为17世纪的荷兰或荷兰人 A. 众多商船出入世界各地,贩运商品,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 B. 是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C. 赢得了国家独立 D. 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成为殖民帝国
|
29. 难度:简单 | |
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里所说的“光明”是指 A. 天主教思想 B. 工业文明成果 C. 科学精神 D. 君主制度
|
30.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反映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这一历史现象,包括 ①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②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印第安人、黑人遭受劫难 ④新的生产方式得以传播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
31. 难度:简单 | |
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主要是 A. 手工作坊 B. 手工工场 C. 工厂 D. 跨国公司
|
32.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深远影响主要是
A. 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B. 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 C. 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 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33. 难度:简单 | |
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工业革命 D. 光荣革命
|
34. 难度:中等 | |
17世纪上半叶,荷兰海军每次海战都可以出动200艘以上的战舰,18世纪初,荷兰的舰队只有12艘能作战。由此可知,荷兰衰落的原因是 A. 荷兰海军的废弛 B. 英国海军的强大 C. 荷兰金融业发达 D. 荷兰手工业落后
|
35. 难度:简单 | |
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 A. 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 B. 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C. 它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 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
36. 难度:简单 | |
陈忠实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是千百年来关中农民的缩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白家的主要生产模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有何特点? (2)白家媳妇们平日在家纺纱织布,这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哪种经营形态?其产品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白家秉持着“耕读传家”的家训。这种家训的形成主要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
3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二 (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1750—1803年为353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 ——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 自美洲发现以来,一直到现今,其银矿出产物的市场都在逐渐扩大。第一,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的。把世界各相融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 ——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