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宗法制是在同宗、同祖的血缘亲情基础上区别尊卑长幼,以确定财产、地位的继承秩序以及不同身份的宗族成员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的制度。这表明宗法制具有鲜明的

A. 礼俗性

B. 平等性

C. 等级性

D. 地域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汉代在规定王侯、公卿、御史、将军及郡守才有察举资格的同时,要求朝中高级官员的子弟不得察举为孝廉。这一要求

A. 旨在规范官员任职资格

B. 意在保证察举制贯彻执行

C. 利于杜绝门阀恩荫现象

D. 将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屡见重用低品级官员的现象,如汉朝的刺史,可以代天巡狩;明代的内阁大学土,成了事实上的宰相;清朝的军机大臣,能够驾驭外臣。这些现象反映了

A.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C. 刺史、内阁和军机处的职权扩大

D. 皇帝依靠品级低的官员抑制宰相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案是雅典民主制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苏格拉底虽然认为通过程序达成的判决是理和错误的,但是公民必遵守法律,必须服从通过合法的程序所做出的判决,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苏格拉底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B. 苏格拉底极力捍卫个人自由

C. 判苏格拉底的程序不合法

D. 雅典民主制是一种精英政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32年,英国工业家佛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的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材料反映出当时

A. 英国尚未建立民主制

B. 工业资产阶级没有权力

C. 责任内阁制开始出现

D. 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联邦政府条例》规定:“美国国会无权管理各州及其公民,各州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管理。”该条例说明美国

A. 人权得到充分保障

B. 地方自主得到尊重

C. 权力制衡遭到破坏

D. 中央权威严重弱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从1876年起,法国共和派开始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他们调动了年轻人、小学教师、医生小企业家等人的热情,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农村选民的选票。这反映出近代法国

A. 专制独裁开始被打破

B. 权力制约机制得到强化

C. 政治派系复杂且多变

D. 民主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完成统一后的德意志,联邦议会代表不是选举产生,而是由各邦君主委派。代表共58名,普鲁士占17席,修改宪法14票就可以通过。各邦代表作为一个单位投票,那么普鲁士一邦17票就可以决定任何重大问题。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

A.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B. 各邦保持主权地位

C. 确立了代议制民主

D. 中央政府权威下降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早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政府制定的对华商务草案就提到,无论何时,无论清政府打算对关税做出何种变更,都应在变更实行前的12个月,就相应变更通知英国女王的首席监督或总领事。使英国这一要求开始实现的条约是

A. 《马关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郭廷以认为:“太平天国的信仰其实就是一个低级迷信,其组织是绝对的暴力集团,依赖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高层人物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该观点

A. 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推行等级制度

B. 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C. 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有必然性

D. 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激化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一般来说,组织上的统一领导乃是行动一致的先决条件。但是,在义和团运动中,组织极其分散,行动却非常一致。究其主要原因是当时

A. 清政府大力扶持义和团运动

B. 农民阶级革命成功的条件成熟

C. 拜上帝教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D. 民众的反帝爱国主义觉悟髙涨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1901年正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論:此案祸首诸臣,昨已降旨,分别严行惩办,按照各国全权大臣照会,尚须加重……除载勋已赐令自尽,毓贤已饬即行正法,均各派员前往监视外,载漪、载澜均定为斩监候罪……英年、赵舒翘昨已定为斩监候,著即赐令自尽。据此可知

A. 清政府重用反帝官员

B. 外交成为清朝头等大事

C.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D.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袁世凯的皇帝寿命只不过八十三天,张勋的复辟则更加短命,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试登这个宝座。”材料可以佐证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C. 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习俗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以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并没有让马克思主义‘过时’,而是更加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习近平意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

A. 开放性

B. 教条性

C. 科学性

D. 人民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苏维埃起着全国领导中心的作用,它以革命权力机关的身份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它建立了军事委员会,负责维护革命成果;建立了粮食委员会,负责首都的粮食供应。这表明苏维埃

A. 初具政权机关的色彩

B. 真正掌握了国家的行政实权

C. 已经与资产阶级结盟

D. 照搬了巴黎公社的组织形式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是一些国际记者、作家对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斯诺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巡回宣传”

索尔兹伯里

“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史沫特莱

“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其历史意义”

安东尼

“是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是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

 

 

A. 国民革命

B. 南昌起义

C. 红军长征

D. 秋收起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44年,美国记者哈里逊•福尔曼在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后,他在《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吿》中这样写道:“凡见到过八路军的都不会怀疑他们,他们之所以能以缴获的武器或简陋的武器坚持作战,就是因为他们与人民站在一起。”对此合理解释的是当时

A. 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B. 敌后抗日战场的抗战更具有艰巨性

C. 中国共产党威望已超越国民党

D.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清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的是

A. 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

B. 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扭转内战被动的局面

D. 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54年,在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后的3个月的时间内,“全国有1.5亿多人参加讨论,对宪法草案表示热烈拥护,同时提出了110多万条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和问题”。这表明

A. 社会改革具有法律基础

B.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C. 政治协商制度代表广泛

D.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贯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面是1978〜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数量统计表。据该表可知,改革开放后

 

全国人大

国务院

地方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

经济特区

制定的法律

制定的行政法规

制定的规章

制定的自治条例

制定的法规

229部

682部

7000余件

600余部

200余部

 

 

A. 法制建设成就巨大

B. 人民法律意识提高

C. 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 基层民主政治扩大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1983年6月,邓小平在谈话中说:“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两党的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都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该谈话表明当时

A. 国共两党希望祖国完成统一

B. “一国两制”已成为两党共识

C. “一国两制”已经正式提出

D. 国共两党民族统一理论相似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1955~1971年,一共有44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非洲国家有25个,亚洲国家有12个。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C. 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D.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改革开放以米,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对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文明互鉴的友好关系;中国同欧洲、美洲等的关系也展开新的画卷。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

A. 贯彻结盟外交的方针

B. 扩大社会主义影响力

C. 注重扩大同世界其他国家利益交汇点

D. 积极参与以联合因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下图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两幅漫画。漫画主要反映出

 

A. 美国对内推销外交政策

B. 美国对欧洲国家别有用心

C. 美国以服务人民为宗旨

D. 沙皇俄国对邻国蠢蠢欲动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秦王朝二世而亡,农民大起义的风暴迫使西汉统治集团对前朝之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进行深刻的反思。他们在总结秦亡之鉴时,又重提分封。郡县两制之争。多数大臣儒生又回到传统政治观念和宗法制立场痛斥秦立郡县之弊,认为秦王“蔑弃经典,罢候置守,子弟无立锥之地,功臣无尺土之赏,身没而巨宇幅裂,及子孙而社稷沦胥”。刘邦集团从一姓私利出发,“激秦孤立亡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天下”。其措施是郡县之制,无改于秦,同时分封刘氏子弟为九个诸侯王国作为藩辅,实行郡国并行双轨制。该制在剪除吕氏擅权时曾起过一定作用,但最终造成尾大不掉,爆发七国之乱。

材料二  西晋统一后又重开分封之议。司马氏鉴于曹魏“本根无所庇荫”,再次大封同姓诸侯王,并允许王国置军,镇守荆、扬、关中要地,取代异姓将领。其结果不但重蹈西汉封王致乱覆辙,而且酿成更大祸……历史发展并未到此结束……14世纪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为使朱氏一姓长治久安,又一次大封同姓藩王。然其死后不久,坐镇北藩的燕王朱棣发动军事叛乱,大军南下,直捣金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沈重《略论历代政区演变与中央集权》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再行分封的原因和影响。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皇帝封子弟为王的目的和实质。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邦的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的经常监督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则无论其功勋威信多高,皆依法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实际上所有公元前5世纪的著名政治家都受过公民大会的责罚,米利斯托克利和伯里克利亦不例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等《世界古代史》

材料二  在罗马法方面,不仅有举世公认的罗马私法,也有与私法相比毫不逊色的罗马公法制度。例如现代宪政制度中分权与制衡原则就是以罗马宪法为滥觞,在罗马共和宪法中,不仅存在同僚之间的分权(双执政官制),也存在执政官和其他行使积极权力的长官与行使消极权力的保民官之间的分权和制衡,最后还有五大宪制机关:人民大会、元老院、长官、保民官、祭司团彼此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罗马的这些制衡机关也在后世逐渐发展成为议会、参议院、监察机关等政权机构。

——摘编自蒋安杰《正确认识希腊法与罗马法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政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城邦政治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并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的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黃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但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

——《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

材料二  毛泽东曾给抗战期间的正面战场高度评价:“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以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对日作战比较努力,同我党的关系比较好。”尽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而转向抗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吸引了日军主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摘编自卢俊茹《抗日战争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自身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政治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军事上的僵持局面与冷战的缓和一起立即对全世界产生了影响。人们越来越确信世界大战不大可能爆发,这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也缓和了各敌对集团的强硬态度。西欧各国不再十分担心有苏联入侵的危险,因而也不再认为须如此依赖于华盛顿,而是更乐于制订并实施他们自己的政策。东欧在较小的程度上也是如此,这多少说明了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发生骚乱的原因。甚至在殖民地世界中也存在着这种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西方历史中,英国和美国之间没有发生过霸权战争,从英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到美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的和平转移大概归功于两个社会紧密的文化亲缘关系。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亨廷顿的核心观点,并分析二战后英美合作共同应对苏联冷战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