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
A. 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B.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C. 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 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2. 难度:中等 | |
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梨。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 A. 中国北方常受饥谨的威胁 B. 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C. 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D. 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
3. 难度:简单 | |
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它开始出现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
|
4. 难度:简单 | |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 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
5. 难度:简单 | |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A. 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 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 新型的雇佣关系出现 D. 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
|
6. 难度:简单 | |
明朝中后期,我国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地主田庄
|
7. 难度:中等 | |
宋代城市商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商业活动扩散到大街小巷。其根本原因是 A. 经营时间限制被取消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海外贸易发展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是清康熙帝为纪念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而题写的匾额。该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墨子“万世师表”的匾额
|
9. 难度:中等 | |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 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 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 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 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
10. 难度:中等 | |
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
|
11. 难度:中等 | |
以下主张,属于黄宗羲提出的是 A. 天下为主,君为客 B. 君主受命于天 C. 人人都有良知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12. 难度:中等 | |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客观上有利于 A. 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B. 儒学维系统治秩序 C. 促进小农经济稳定发展 D. 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
13. 难度:中等 | |
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位航海家坚信地圆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这位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直接反映 1500—1557英国物价指数变化
A. 价格革命 B. 商业革命 C. 工业革命 D. 交通革命
|
15. 难度:中等 | |
观察“三角贸易示意图”(见下图),能够推导出来的历史结论是 ①三角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②美国是三角贸易中最大的奴隶贩子 ③贩卖黑奴给美洲带去廉价的劳动力 ④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人口损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6.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航海活动所起的作用是
A. 开辟了新的商业航路 B. 确立了英国世界殖民霸权 C. 阻碍了欧洲商品经济发展 D. 使意大利成为商贸中心
|
17. 难度:中等 | |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确立的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是 A. 工场制 B. 工厂制 C. 垄断组织 D. 跨国公司
|
18. 难度:简单 | |
19世纪后期开始兴起的工业部门是 A. 纺织业 B. 机器制造业 C. 铁路业 D. 电器工业
|
19.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 B. 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C. 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 D. 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
|
20.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列强的侵略 B. 封建主义的压迫 C. 自然经济的阻碍 D. 洋务企业的排挤
|
21. 难度:中等 | |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出现这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放缓对华经济侵略 C. 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D. 东南沿海通商口岸逐步开放
|
22. 难度:中等 | |
宣传画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特征,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它能够反映 A. 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B. 一批新青年开始反对包办婚姻 C. 服饰受到港台、欧美文化影响 D. 握手开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
|
23.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是1908年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只有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中国有轨电车的出现 A. 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 B. 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C. 消除了中外交通事业的差距 D. 实现了自由平等的政治诉求
|
24. 难度:简单 |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A. 金融领域 B. 贸易领域 C. 农业领域 D. 工业领域
|
25. 难度:简单 | |
1933年,美国通过《造林救济法案》,建立民间资源保护组织,其任务是植树、建设森林步道和营地、消灭森林火灾等。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 复兴工业 B. 整顿银行 C. 以工代赈 D. 调整农业
|
26. 难度:困难 | |
克林顿总统曾在国情咨文中宣布他的经济振兴计划,“计划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以扩大就业机会;二是增加投资和削减联邦财政赤字,为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克林顿经济振兴计划的重要目标不包括 A. 平衡预算 B. 偿还国债 C. 消灭赤字 D. 缩减开支
|
27.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中普遍奉行的政策是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 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2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一张年历画,画中题诗:“人民公社顶呱呱,工农商学兵一家。人众财多好建设,工农业遍地开花。”此年历画应该出现在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一五”计划期间 D. “大跃进”时期
|
29.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一五"计划实施 C. 中共“八大”召开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30. 难度:中等 | |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明确:“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 分田单干 B. 集体经营 C. 包产到组 D. 包干到户
|
31. 难度:简单 | ||||||||||||||||||||||||||||||||||||||||||||||||||||||||||||
下列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该表不能直接反映的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数据中国海关统计)
A. 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B. 90年代以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 C.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D. 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已超过国有企业
|
32. 难度:简单 | |
1980年,位于广东、福建两省的四个经济特区相继开发建设。这些特区的经济活动以 A. 国家计划为主 B. 内地支持为主 C. 外商资助为主 D. 市场调节为主
|
33. 难度:中等 | |
三国时期,孙权要吕蒙多读书。吕蒙读了一段时间后,鲁肃对吕蒙关于时局的分析,大为钦佩,并说吕蒙“非复吴下阿蒙”。根据以上所述吕蒙可能读的书是 A. 《诗》、《书》、《礼》、《春秋》 B.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C. 《孙子》、《左传》、《史记》、《汉书》 D. 《周易》、《老子》、《庄子》、《孙子》
|
34. 难度:简单 | |
艾伦•布林克利认为:事实上,对历史持不同见解是试图理解历史的关键,正如对当代持不同见解是试图真正理解当代一样。对当代史学界持批评态度的人,经常指责历史学家不断改变对以往的阐释;有些则指责阐释行为本身。他们认为历史就是“发生过的事”,历史学家就应该“尊重事实”。但学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于是形成了当今围绕历史学研究的许多争议。作者在此阐释的观点是 A. 历史事实是存在的,后人只能尽力阐释 B. 历史事实是存在的,其阐释就是权威著作 C. 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是找出真实的历史事实 D. 历史事实并不真正存在,任何阐释都是可以的
|
35. 难度:简单 | |
近代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 ①顾颉刚先生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 ②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始终无法确认 ③《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故较为可信 ④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3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棉业的发展始自宋代,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18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 ——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简析中国在这一体系中地位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影响。
|
37. 难度:中等 | |
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
38.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