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A. 保留原始社会部族遗风 B.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C. 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 D. 王都的实力与文化自信
|
2. 难度:中等 | |
《汉书》记载:“武帝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商陵侯赵周,皆以列侯继踵,龊龊(谨小慎微的样子)廉谨,为丞相备员(凑足人数,充数)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著于世者。”造成这些丞相“备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察举制未脱离世卿世禄的藩篱 B. 行政中枢机构权力的转移与嬗变 C. “推恩令”以恩德之名收削藩之实 D. 外儒内法改变了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
3. 难度:中等 | |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对图片所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4可反映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B. 图1是唐代制瓷业的代表产品 C. 图2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D. 图3可反映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
|
4. 难度:中等 | |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 A. 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 B. 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D.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
|
5. 难度:中等 | |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B.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C.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D.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
6. 难度:中等 | |
近代学者辜鸿铭认为: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同欧洲相比,汉代儒学相当于古罗马的旧教,而宋代儒学则类似新教”。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宋代儒学同欧洲新教都 A. 具有哲学思辨性 B. 注重阐发原典 C. 适应世俗化需求 D. 融合佛道义理
|
7. 难度:简单 | |
学者李禹阶在文章中曾谈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是一次将王朝国家和以‘夷夏之别’为标志的古代民族向近代世界主权国家和近代民族转化的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A. 推动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B. 完成了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的转变 C.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D. 有力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
8. 难度:简单 | |
世界银行前驻华代表皮特・鲍泰利教授说,“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基于这点认识,鲍泰利断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下列对鲍泰利断言的中国政治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B. 初步建立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在1954年前,中国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D. 它适应中国的国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9. 难度:中等 | ||||||||||||||||||||||||||||||||||||||
下表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对表格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 B. “一五”时期农业税增加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 C. “二五”时期农业产量下降反映经济领域已出现“左”倾错误 D. 1963—1965年农业产量下降说明当时国民经济混乱不堪
|
10.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作为“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对后世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很大影响”。据此可知罗马法 A. 确立近代欧洲行为规范 B. 保障民主制度有效实施 C. 体现明显的阶级性特征 D.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1.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839年英国使用童工劳动情况表》,由表中信息可知
——数据来源于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童工的作用与地位》 A. 机器发明放宽了对劳动力的要求和限制 B. 1932年议会改革忽略了工人的政治权力 C. 工业革命促成了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 D.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
12. 难度:困难 | |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表面上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最丑恶的东西,正是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马克思的批评意在赞扬巴黎公社的哪一举措 A. 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 废除了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人民自卫军 C. 公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D.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
13. 难度:中等 | |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成王的弟弟叔虞被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改国名为晋。春秋早期,晋国是北方强国,其国君晋文公名列“春秋五霸”之一。春秋后期,晋国的权力逐渐被几家大夫掌握。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室的土地。公元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这三家为诸侯。对此,北宋史家司马光认为:君臣名分就像天尊地卑那样不可改变,名分存在,国家就不会灭亡。而周王对三家分晋之事非但不加惩罚,反而予以正式承认,是自坏纲纪,最终导致周朝的衰亡。 (1)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 清朝后期,有关施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指出,英国长期没有内忧外患,是世界头号强国,而貌似强大的法兰西帝国则土崩瓦解,正显示了政治制度的优劣。中国应以英国为学习对象。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浪潮中,康有为指出:“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他还向光绪帝上《日本变政考》等书籍,坚定后者变法的决心。20世纪初,日俄战争爆发,中国的立宪派认为这场战争是立宪、专制两种政治制度的竞争,日胜俄败的结果充分说明立宪制度优于专制制度,所以日本才会以小克大,以亚挫欧。从而在国内掀起了新的立宪运动的浪潮。 (2)根据材料,指出清末各阶段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共同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政治制度是机器的齿轮的话,那么政治妥协则像是齿轮的润滑油,使政治制度能够良好运转而不致于崩溃……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 ——程同顺《论政治妥协的价值和规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妥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玄宗即位,“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并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在此基础上,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唐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唐玄宗接受姚崇建议,“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俗者万二千余人”。并下令“自今所在毋得创建佛寺”。禁止民间铸佛像、抄写佛经。唐玄宗开元年间毁掉三辅地区王公权要之家所立水硙,保护水田。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连年发生蝗灾,唐玄宗接受了姚崇的建议“遣御史督州县捕而瘗之”,大大减轻了蝗灾。又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河西道、陇右道、河北道、剑南道等地,大兴屯田。 ——摘编自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玄宗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改革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