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2.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 C.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D.世界市场雏形已经出现
|
3. 难度:简单 | |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 A. 国内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 B. 工场手工业的积累 C. 农民的掠夺 D. 英国资本家固有财产
|
4. 难度:中等 | |
推动秦国封建化进程的核心措施是 A.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 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C.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 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
5. 难度:中等 | |
“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 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 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 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
6.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 ①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 ②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 ③主要运用了杠杆原理 ④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规定,以后两国在与中国的交涉中,分别只使用英文和法文;如以后有关交涉文件中发生文词争议,均以外文为准。1862年英文同文馆设立,随后法文同文馆也设立。由此可见,同文馆设立的目的是 A. 推动外交的近代化 B. 开启教育的近代化 C. 践行中体西用思想 D. 维护政府统治利益
|
8. 难度:中等 | |
下面两幅图是甲午战争时期的漫画。这两幅漫画都 《威海卫大战得胜图》(清朝人绘制)《日清战争笑乐画会》(日本人绘制) ①反映战争的真实情况 ②能作为研究战争的一手史料 ③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 ④体现两国资产阶级改革成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9. 难度:简单 | |
雷颐认为,甲午战争时中国仍属“前现代国家”,而日本已基本完成“现代国家”的建构。这里的关于“前现代”的认识,主要是指中国 A. 仍实行传统的皇权专制 B. 仍无现代化装备的军队 C. 仍没有改良自强的意识 D. 仍然全面抵制现代文明
|
10. 难度:中等 | |
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如下图)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 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 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 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 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
11. 难度:中等 | |
(题文)恩格斯说:“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组织 B. 加尔文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C. 加尔文的主张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加尔文主张加强王权
|
12. 难度:简单 | |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包税人享有包税权的前提是 A. 必须是马木鲁克 B. 必须有很大的政治势力 C. 必须能够向政府预付一年土地税 D. 必须占有大量土地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类似医院的组织最迟在公元2年就已经有了。那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皇帝选址,设置医生和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公元162年,皇甫规率军在外作战,适逢军队疫病流行,皇甫规便把病员集中起来治疗。公元491年,疫病流行,竞陵的王萧把自己的住宅拿出来,购买药物,收养贫苦病人。唐朝的医院都叫“病坊”,大多都是设在庙宇的。不仅长安洛阳有,其他各州亦有。宋朝医院规模空前扩大,设备完善,而且设立门诊部。在明朝几乎每县都有一所惠民药局,都是官办的。 ——摘编自任应秋《中国古代医院的演变》 材料二 近代之前,“(英国)医院”主要是济贫、收容机构。在近代之前能请的起医生的都是贵族或富人。医患关系是一种“恩惠制度”。直到18、19世纪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中世纪,医疗从业者分为三个等级: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各行业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能逾越。随着医院的兴起,教学医院把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聚集在一起参加诊断,削弱了他们科别的划分……学生在化学实验、尸体解剖等操作中实践,临床成为医学新观念和新实践的诞生地。……随着医院的出现,护理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摘自赵秀荣《近代英国医院兴起的社会影响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办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医院与中国古代医院的不同之处。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以后,儒家没有真正实现唯我独尊。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互补而共存,在精神生活领域,中国人还有一些回旋的余地。中国的士大夫与君主也是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士大夫们一方面以儒家理念约束政权,另一方面又以专业文官的身份为政权服务:儒家的理想社会,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儒家士大夫不在朝为官时,在野为士绅与知识分子,可能比基督教的教士,有更多着力之处。于是,近代以前,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可能比罗马治下的平民百姓,较为舒畅,也较为优裕。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面对现代化潮流,中国近代思想界逐渐形成自己的现代化理论。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观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和严复引进的社会进化理论,共同构成政治变革的理论基础。在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学者公开提出“西化”的目标,宣布要“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随后,“现代化”一词逐渐代替了“西化”。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认为,从前我们常要说要西洋化,现在常说我们要现代化;西洋文化之所以优越,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的”,而是因为它是“现代的”;中国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的”,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的”。因此主张对中国文化实行符合现代化标准的改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在思想领域呈现出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所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