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周朝时,士以下的胥吏阶层靠“稍食”(官府发放的口粮及衣装)为生,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该制度

A. 说明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说明等级制度逐渐加强

D. 服务于分封制和宗法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

A. 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

B. 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

C. 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

D. 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国民革命运动

C. 反割台斗争

D. 义和团运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斗争光辉历程”这一专题时,自制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 2处

B. 3处

C. 4处

D. 5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件事己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国王任命首相领导内阁

C.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D. 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新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其历程的曲折和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该国最终确立的政体是

A. 议会制君主立宪

B. 二元制君主立宪

C. 总统制民主共和

D. 半总统半议会制民主共和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造就这种格局的制度性分裂和意识形态对抗应起始于

A. 第一个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

B.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C.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D. 第一个宣誓冷战政策的提出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中国古代

A. 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B. 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C.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 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唐代在土地管理方面出现了立契、申牒或过割制度,规定土地买来必须通过官府,进行书面申报和登记,才算有效,否则要受到处罚。唐朝政府此举的目的是

A. 保证财政收人

B. 杜绝土地兼并

C. 调整赋役制度

D. 推广租佃经营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4-18世纪,我国工农业生产技术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范围扩种,产量大增,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棉花得到广泛种植。上述经济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私营手工业占居主导地位

B. 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 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

D. 民众衣食结构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不同点是

A. 生产规模

B. 地域分布

C. 生产方式

D. 资金来源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

A. 宗教信仰

B. 西方商品

C. 西方技术

D. 民主制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即《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但在随后的十年里,美国的工业垄断组织却从24家增加到157家,资金总额增加了近7倍。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 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 国会力图维护美国中小企业的利益

C. 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

D. 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塞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所谓“法国式计划化”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马塞的“法国式计划化”实际上是

A.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B. 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

C.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

D. 新自由主义的现实反思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20世纪90年代,英国曾实行“青年新政”:年龄在18﹣24岁,处于失业状态并申领求职者津贴连续6个月者,必须在政府提供的四个项目(即为期6个月的国家补贴就业或创业;全日制教育或培训;环卫工作和公益部门工作)中选择一个。这项政策主要针对

A. “福利国家”制度弊端

B. 国家干预的减少

C. 经济发展中的虚假繁荣

D. 信息技术的扩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悟空:‘师父,我见一盲人打着灯笼走路,这有何用?’师父:‘为师听你说的情况,估计有N种可能,如果他是怕他人看不清路,这是①家;如果他是怕别人撞到他,这是墨家;如果他认为黑夜出门按规定就得打灯笼,这是②家;如果他认为想打就打何必问,这是③家。’”这则有关诸子百家的幽默故事中,①②③依次对应的是

A. 儒道法

B. 道法儒

C. 儒法道

D. 法道儒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语言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是

A、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即使你被逆境所困,只要你心中有光,你同样可以一百零一次站起来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

A. 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B. 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C. 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 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 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C.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直接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B.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C. 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 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B. 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 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D.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 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B. 完全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 全面吸取了苏俄革命的经验教训

D. 坚持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49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A. 是对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 排斥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C.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D.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 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 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 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十六世纪不仅很熟悉这一切丑恶的现象,并且也对人文主义者这一类型的人物越来越厌倦。这些人不能不为他们所犯的罪恶和此前落在他们头上的过分的荣誉而付出代价。他们的恶运要求那个国家的最伟大的诗人以一种冷静的和极度轻蔑的声调来描绘他们。”这段话旨在说明当时欧洲

A. 文艺复兴的衰败已不可避免

B. 人文主义者崛起的原因

C. 宗教改革带给人们新的希望

D. 民众充满悲观厌世情绪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作《资本主义论丛》中曾经指出,18世纪的欧洲:“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自然科学发展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在对物种研究的过程中,达尔文始终恪守“自然界没有飞跃”这一古老的格言。这表明达尔文坚信物种变异的

A. 遗传性

B. 偶然性

C. 自然性

D. 渐进性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他们的做法

A. 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推广和普及

B. 揭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

C. 摆脱了罗马教会对本国的控制

D. 是科学革命成功的根本保证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罗丹说:我服从自然,从来不想命令自然,我惟一的欲望就是像仆人一样似的忠实于自然,下列风格与之一致的作品

 

A. 《格尔尼卡》

B. 《日出印象》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自由引导人民》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材料三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怎样反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失败的?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城市第一层级是在全国市场体系网络中具有中心或枢纽意义的大都市,如长安、洛阳以及唐中叶以后的福州等。第二层级是覆盖较大区城性市场的中心城市,如成都、广州、幽州等。第三层级是具有幅射、吸纳周边市场的州县治所。隋唐时期,一大批商业都市脱颖而出,形成为都市群,进而构成了一个四通入达的商业网。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商业新发展的表现,说明它没有推动中国走向工业文明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例如,北宋确定了西夏的附属地位后,宋真宗将新历和冬服赐予西夏。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创立《授时历》。它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明朝建立后不久,政府对《授时历》进行了微改,并将其命名为《大统历》。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传教士汤若望参与制定的《时宪历》很快被颁布实行。

——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

材料二  民国建立之初,以新历(西历)为官方历法,行政机关、城市采用新历,乡村民间可依旧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继续推行中西(新旧)合历。1928年至1934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废除旧历。政府查禁旧历书、颁行新历书,取消“二十四节气”;要求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等;废止旧历节日,代之以新的纪念节日。此后,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成为商界主流。但在推行新历时,政府遇到了许多阻力,特别是禁过旧历年节的做法,遭到百姓的抵制。1934年后,政府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也渐少提及“废除旧历”。

——摘编自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合历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