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B.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 A. 二牛一人犁耕法 B. 骨耜 C. 翻车 D. 曲辕犁
|
3. 难度:简单 | |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国家授田 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 土地私有 D. 土地兼并
|
4. 难度:简单 | |
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立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 A. 刀耕火种 B. 铁犁牛耕 C. 石器锄耕 D. 千耦其耘
|
5. 难度:简单 | |
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 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 “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 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 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
6. 难度:中等 | |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
7. 难度:简单 | |
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A. 两汉时期 B. 唐宋时期 C. 元代时期 D. 明清时期
|
8.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 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 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 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 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
9.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 B. 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 C. 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 D. 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
|
10. 难度:简单 | |
北宋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商业的繁荣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下面能够直接反映商的业发展对城市布局产生影响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B. 时间限制被打破 C. 坊市界限被打破 D. 出现柜坊、飞钱
|
11. 难度:简单 | |
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此可以得出 A. 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B. 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 C. 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
12. 难度:简单 | |
在我们贵州有很多有趣的地名,如:马场,猫场,鸡场,狗场……等等,他们是我国古代的农村的集市贸易场所。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记日,十二地支用十二生肖表示,比如今天是甲午日,午是马,则午日在某地赶集,某地久之则名为马场(赶马场)。请问这种农村的集市贸易场与下列相似的是 A. 坊 B. 市 C. 草市 D. 瓦市(肆)
|
13. 难度:简单 | |
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企业
|
14. 难度:简单 | |
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出现“飞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均田制 D.草市兴起
|
15. 难度:简单 | |
明清时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面能够直接反应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是 A. 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B. 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苏州丝织业中采用“计日受值” D. 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
16. 难度:简单 | |
《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据此可知当时 A. 限制经营场所 B. 奉行“重农抑商” C. 商业空前繁荣 D. 重视监管商业
|
17. 难度:简单 | |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 禁止走私贩运 B. 抑商、海禁 C. 抑制工商业 D. 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
18. 难度:简单 | |
对民清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伍于世界潮流 B. 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C.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国家的侵略 D. 根本上是由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
19. 难度:简单 | |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 汉都长安 B. 唐都洛阳 C. 宋都卞京 D. 元都大都
|
20. 难度:简单 | |
在16世纪的一百多年里,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英国也上涨了155%。面对这一现象,下列群体中最高兴的应该是 A. 工人阶级 B. 资产阶级 C. 封建地主 D. 农民阶级
|
21. 难度:简单 | |
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在以下的四个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大批冒险家的涌现 D. 天文、地理学的进步
|
22. 难度:中等 | |
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 C. “价格革命” D. 文艺复兴
|
23. 难度:简单 | |
黑奴制在美洲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A. 印第安人惨遭虐杀,美洲需要大批劳动力 B. 黑人身体健壮,远离家乡,不易逃跑 C. 黑奴贸易能给殖民者带来巨大财富 D. 欧洲殖民者对黑人比对印第安人熟悉
|
2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17世纪荷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B. 掌握世界商业霸权 C. 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D. 成为“日不落”的世界殖民帝国
|
25. 难度:简单 | |
17世纪前后英国能够夺取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不包括 A. 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工业革命的进行 D. 建立了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是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结构中出现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了什么实质?并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
|
2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92年,就在西班牙的统一刚刚完成的时候,历史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哥伦布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哥伦布相信,他的航海计划能很快将欧洲人带到东方……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 向西,再向西,帆船驶入了大西洋的腹地。……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英雄就在这一刻诞生了!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节选自央视《大国崛起》解说词 (1)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这一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