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厦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考古资料表明,在夏商王朝存在的同时,山东境内的岳石文化自成一系,成都平原上的古蜀文化特色鲜明,北方的夏家店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等各具特点。这反映出当时

A. 尚未形成统一的政治体系

B. 生产力水平限制文化交流

C. 中原的经济发展程度最高

D. 政治认同扩展了华夏文明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

受朝国

鲁国

晋国

齐国

楚国

越国

纪国

次数

39次

38次

11次

10次

2次

1次

 

 

A.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 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

C.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 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这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 刀耕火种土地利用率低    B.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出现

C.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D.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确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战国时期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产量的增加

A.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先秦宗法制

A. 蕴含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B. 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C. 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 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汉代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一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这说明汉代田庄

A. 脱离国家控制并与世隔绝

B.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C. 具有明显的自然经济属性

D.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侯25人,王子侯201人。这反映了

A. 君主权力遭到削弱    B. 分封制度得到加强

C. 军事战争基本结束    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表: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A. 强干弱枝

B. 分散军权

C. 重文轻武

D. 守内虚外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如表说明

 

时代

政区名称

北方数量

南方数量

秦末

34

13

西汉元始二年(2年)

郡、国

71

32

西晋太康元年(208年)

11.5

7.5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7

8

唐元和八年(813年)

8

15

 

 

A.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B. 行政区划调整兼顾南北平衡

C.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D. 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政区变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个人观念淡漠

D. 专制王权强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

B. 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

C. 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 “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 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 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 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材料描绘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

 

选项

描述

所指对象

A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翻车

B

“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

灌钢法

C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白瓷

D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海上丝绸之路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

C. 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

D.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它

A.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上述言论体现了

A. 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B. 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C. “兼爱”“节俭”的墨家思想

D.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时“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这是因为

A. 工商业奴隶主获得了政治权力

B. 下层平民获得部分政治权力

C. 以财产资格代替部落血缘资格

D. 因债务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这反映了

A. 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 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

C. 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

D. 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B. 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

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罗马征服歧视和虐待被征服的凯尔特人,于是强烈的不满弥漫于被征服者全境,统治阶级中有些人已经开始担优罗马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建议扩大被征服者的权利,这说明罗马法完善是由于

A. 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 统治阶级对民众权利的关注

C. 被征服者的不满与抗争

D. 扩张而引发的民族矛盾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据《雅典政制》记载,从雅典王政时期以来,修宪共变更了11次。在宪法变更过程中,人民大众的权力一直在增长”,到了第11次修宪后,“人民使自己成为一切的主人”。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A. 民主政治出现了多数人专制

B. 贵族和平民的纷争持续不断

C. 直接民主造成城邦动荡不定

D. 公民形成了牢固的法治观念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题文)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 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 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 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 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

A. 社会变迁    B. 阶级分析

C. 道德标准    D. 文明传承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中的“私犯”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 维护所有人利益

B.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是一部成文法律

D. 取消了贵族司法垄断权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 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 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

年龄段

称谓

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1~3岁

孩提

孩提之童,吾不知爱其亲者

10岁以前

孺子

孺子平寝晏起,唯所欲,食无忧

满10岁

幼学

人生十年曰幼,学

13-15岁(男)

舞勺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15岁左右(男)

束发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5(女)

及笄

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0岁(男)

舞象

戚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

满20岁(男)

弱冠

二十曰弱,冠(冠礼)

 

 

 

材料二:大约在17、18世紀,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已的独特观察、思維、感知方式。”

18世妃来,童工約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因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紀,英法等国先后頒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齡及工作时间,并規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剩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平,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組织,1989年《国际儿童公約》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參与权。現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2)据材料二,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归纳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

材料: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規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僚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探究问题二:古代雅典的政治文明

材料三: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服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的“软件”又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