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据载,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这表明汉代统治者 A. 尊儒学为治国思想 B. 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 C. 举孝廉以选拔官员 D. 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
|
2. 难度:中等 | |
隋文帝在统一后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后又规定,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重任,不许本地人担任本地官吏。这主要是为了 A. 打击世家大族 B.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C. 消除地方割据 D. 确保中央政令的推行
|
3.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历史典籍中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些记载。这些记载表明宋代
A. 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B.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C.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 D. 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
|
4.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开始使用生铁淋口技术制作农具,但只应用于制作少量锄、锹等小农具;《农政全书》中的农具图抄自王祯的《农书》,有些大型高效农具在生产中比较罕见。这反映出当时 A. 农业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 B. 高产农作物引进影响了农具革新 C. 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变化 D. 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降低
|
5.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清室之亡,固由钟钟失政,而其灭亡之速,则其末年外强中干之政策,实亦有以促成之。”由此可见,他认为清政府速亡的原因在于 A. 民主与共和潮流的推动 B. 列强对华政策的调整 C. 清政府自身的倒行逆施 D.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
6. 难度:简单 | |
下图宣传画描绘了毛泽东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情景。他当时思考的应该是 A. 如何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B. 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C. 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实到实处 D. 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
7.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社会中,修辞术作为一种技艺,地位十分重要,甚至出现了专门教授修辞术的智者。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想通过掌握这门技艺来 A. 取得更多的公民权 B. 参与法庭的陪审 C. 充分发扬人文精神 D. 获得政治影响力
|
8. 难度:中等 | |
18世纪中叶,法国政府曾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罪名是“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这表明百科全书派 A. 领导了法国启蒙运动 B. 败坏了社会风气 C. 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D. 宣扬民主和科学
|
9. 难度:中等 | |
19世纪,西欧社会在争论妇女“工作权利”时,倾向于女人们留在家里生育孩子,1870年后,随着工厂以及大量服务性岗位的出现,妇女们的工作权利得到认可,这表明工业革命 A. 提升了妇女在劳动市场上的地位 B. 促进了男女平等新观念的产生 C. 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D. 使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10.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一幅题名《绞死希特勒》(1942年)的战争宣传海报。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海报寓意的是 A. 中途岛海战 B. 莫斯科战役 C. 缅甸战役 D. 攻克柏林
|
11. 难度:中等 | |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步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对外方针的提出 A. 表明西欧国家力图摆托美国的控制 B. 是美苏争霸重心转移的产物 C. 反映出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转变 D. 受到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政治立场并非他本人所谓“吾道一以贯之”。一方面,孔子强烈反对新兴封建势力的“俗越”行动,在他亲手删订的《左传》中明文写下“初税亩,非礼也”的评语,指责范宣子“铸刑鼎”(颁行法典)是“晋国之乱制也”,“晋其亡乎”!另一方面,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现实乃是一派“天下无道”的局面。怎么办呢?他于是设想了一套“托古改制”的改良主义方案。“托”文武周公之“古”,以“改”现实之“制”,回复到“天下有道”的文武周公盛世。 ——李元庆《试论孔子政治立场的二重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政治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该特点产生的社会因素。 材料二 康有为早年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成年后对旧学“渐厌之,日有新思。”1891年,康有为所撰《新学伪经考》刊行,断言东汉以来之所谓古文经学,均系刘献伪造。此论一出,千百年来被官府士林视为圣典的经书经学,顷刻贱如秕糠,引起封建营垒的极大恐惧。《孔子改制考》1898年刊出。此书提出,孔子创作六经,是为了“拨乱世致太平”,“以春秋继周,改周之制”,孔子“布衣改周之制”,成为“万世救主”。《孔子改制考》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对当时思想界的冲击与震动,梁启超比之为“火山大爆发”、“大地震”。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的著作为何能引起思想界的震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儒学的历史认识形成的时代根源。 材料三 各个不同时代的政治要求和限制,妨碍了对孔子的研究。孔子的科学研究,只有在今天才具备了起步的条件,社会科学界今天才是最好的时期,我感到我们赶上了“百家争鸣”的环境。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孔子这个领域里,已经找到了一条道路,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两者结合的越好,收获也将越大。 ——摘编自1986年任继愈《已具备了研究孔子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孔子的科学研究”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
——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材料二 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
——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对出现这一情况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
14. 难度:简单 | |
世界局势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他们欧洲血统的美洲兄弟也统治了美洲.……三个历史进程一一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一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50-1914年世界局势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对其形成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文明围绕着冲突与发展两条线索展开。就冲突而言,美苏两大集团的对抗虽然没有演变成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但是双方在势力交错的敏感地带还是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危机.……发展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线索。西方国家走上了从复兴到发展的道路,而苏联阵营里的国家则从追随苏联的体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赵立行《欧洲文明史讲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发展”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3)综上所述,简要说明你从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得出的历史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