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2018级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题文)《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自给自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

①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曲辕犁的出现

④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

A. 增加了种植面积

B. 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 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 革新了耕作工具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 农民生活艰辛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 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的消极影响是

A. 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 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 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 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北魏至唐代前期持续实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最终失败。中唐以后统治阶级没有再进行类似的土地制度调整。这种现象说明

A. 中后唐土地兼并现象已明显减少

B. 土地制度的重大调整须因时而变

C. 封建社会无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D. 封建统治者都注意抑制土地兼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南宋时,明州(今宁波)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

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重农抑商政策弱化

C. 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D. 民间长途贩运发达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 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 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 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

A. 农业仅赖百工 B. 百工亦为本业

C. 农工比重适当 D. 农工任其消长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有

①工匠有一定技术水平

②出现劳务市场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日工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 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B. 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 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 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 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 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 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 农本思想被否定

B. 重商主义盛行

C. 传统义利观废弛

D. 抑商观念削弱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 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美国芝加哥为庆祝哥伦布航行到美洲400周年发行了一枚邮票。该邮票发行于

A. 1492年

B. 1519年

C. 1892年

D. 1919年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葡萄牙国王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位航海家是

 

A. 达·伽马

B. 迪亚士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该观点是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  

A.主要流入王室贵族手中

B.主要流向了罗马教廷

C.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

D.未用于工业而主要用于商业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 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

A. 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C.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 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题文)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在全盛时期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因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材料中说的国家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英国

D. 荷兰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英法战争

②《航海条例》颁布

③(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

④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A. ①②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新经济的萌芽”指的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与西欧“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4)简析宋朝“商业革命”为何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材料三: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困惑》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说明这一政策能够实行的根本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