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沙市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测试(十)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被灭的诸侯国有60个以上,但其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华)夏国相灭只占极少数,姬姓相灭的例子尤少。这一现象说明

A. 周天子权威足以维持秩序

B.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利于国家统一

C. 宗族和姻亲关系发挥作用

D. 诸侯国之间力量势均力敌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 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 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

C. 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D. 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韩愈在《论佛骨表》中指出,佛教“口不言先工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B. 儒家地位受到佛教的冲击

C. 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

D. 佛儒两教思想出现了融合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明代一位名叫顾清的官员,在《松江府志》中描述了当时松江地区民风向奢的23种常见变化,并对这些民间消费行为都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和否定。这一现象说明

A. 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

B. 奢侈行为危及社会发展

C. 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观念

D. 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了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量:直隶、北京天津共455家,江浙、上海共197家,广东33家,湖北19家,甘肃、广西各1家。材料表明

①洋务运动大力创办军事工业

②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多

④通商口岸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却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 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 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 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D. 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下图分别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例的情况。

  1933年党员成分比例         1938年党员成分比例

左图到右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例的变化说明了

A. 一些城市已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

B. 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迅速

C. 中国共产党根据时局调整了策略

D. 中国革命方向出现了重大改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面两幅图是我国l964年的宣传画,捕绘了我国大批年青人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没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受到左倾思想的严重干扰

B. 实现了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C. 基于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分析

D. 体现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说:“法律就是宣布正义。正义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因为它是人们相互交往中的一种有益的东西。”另一位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也曾说:“法分为自然法和人定法,无论是自然法还是人定法,都是正义的表现。”这意在强调

A. 自然法与人定法存在区别

B. 人定法必须符合自然法精神

C. 罗马法要体现维护正义

D. 古希腊的立法标准和本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表是1831年和l834年法国爆发两次里昂工人起义时的相关评论

 

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在信中说

“在德国,资产阶级还在反对王朝和贵族;而在法国,无产阶级却站起来反对资产阶级了。”

里昂《工场回声报》报道

“安息吧!……你们的鲜血滋润了这片土壤,从那里一定会生长出无产者解放之树!”

马克思和恩格斯评价

它是法国和欧洲阶级斗争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这反映出:

A. 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更残暴

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世界无产者进入联合斗争新阶段

D. 无产阶级开始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为指导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传统观点认为苏联“计划社会”的思想,是来自恩格斯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学说;后来有研究者认为,是部分地来自战争的经验;又有学者指出,应该是来自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即如何应付在提高国家生产水平中出现的连续而长期的问题。据此可知,关于苏联“计划社会”思想的认识

A. 缺少对欧洲和世界视角的观察

B. 受到研究学者视角的影响

C. 新学者的研究观点总是标新立异

D. 受研究者阶级立场的影响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充斥全球,对美国贸易大幅顺差。随后美国采取各种措施来打压日本经济,其中以1985年9月美国召集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签署的“广场协议”最为有效,逼迫日元三年内升值达50%,之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这反映了

A. 美日的盟友关系已经名存实亡

B. 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

C. 新兴经济体对旧经济秩序的影响

D. 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与这些国家建立起来的“宗藩关系”是能够奏效的,从而维持了东亚世界的长期和平。但某些时候,中国也不得不使用武力帮助藩属国抵抗外敌。如明正德六年(1511年),满刺加被佛郎机(即葡萄牙)人攻陷,该国国王派使节向明朝求援……到了晚明,随着东亚世界新的地区强权兴起,它们不断挑战中国在既有的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甚至直接向中国发起进攻。结果,东亚固有的国际秩序名存实亡,其主导者明朝被迫面对一个截然不同而充满危险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伯重《历史复盘:“中华朝贡体系”得与失》

材料二  当中国被突如其来的西方文明冲击之时……中国外交开始了被迫的转型来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并设法维护清朝的统治。在此后一系列交涉过程中的失利也使得统治阶级开始意识到清政府的对外交往不再是只重“天朝”虚名的礼尚往来的传统模式,而是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国家兴亡的对外交涉。当统治阶级在其保护传统的心态下进行勉强效仿西方模式而试图调和矛盾的同时,侵略的创伤却促发了中国开始观察世界、学习先进的行动,激发了中国内部促进变革改变困境的力量……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推进了中国在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

——摘编自路遥《筒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三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以后中国传统的宗藩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茔;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过多的用来放鞭炮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丈量土地、测量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伦敦人口增长了4倍多,从1550年的7.5万增长到1650年的40万,伦敦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16、17世纪前后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伦敦先后爆发了十多次大的瘟疫,对当时的社会危害极大,不仅造成人口大量的丧失,并且造成了经济萧条、社会不安。

——摘编自塞常磊《16—17世纪伦敦的瘟疫与社会》

材料二  伦敦发生鼠疫后,基督教会束手无策,民众对救会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产生怀疑,进一步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在医学界的要求和建议下,政府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一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传统宗教疗法几乎被完全抛……因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组织管理,既是稳定统治秩序的根本需要,同时又是压制地方势力,拓展王权权威的现实要求。1578年后,王室政府高度重视防疫工作,专门在牛津大学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政府先后出台《政令大全》等法令政策,进一步加强隔离和对贫民救助力度。在借鉴吸收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英国初步形成了符合本国特色的防疫制度和体系,这显然加快了鼠疫在英国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可能造成1617世纪伦敦瘟疫频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应对瘟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20世纪世界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南北之间矛盾和冲突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展开的,这一时期美国北部建立了纺织、制鞋、采矿、钢铁、交通等工业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南部地区自美国独立战争后,一直种植烟草、蓝靛和棉花为主……奴隶在监工皮鞭的鞭笞下艰辛地劳动……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分裂的信号,1861年4月,南北战争的爆发,这次战争人员伤亡超过美国参加的历次战争。

——摘编自李惠胤等《略论“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在战争中州权主义因其最终导致联邦分裂和维护奴隶制度的严重后果声名狼藉,战后加强联邦权力和威权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发展……推进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南北战争以统一战争始,以废除黑人奴隶制的革命终。在战争期间颁布的宅地法……就是用革命的手段,以最有利农民的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废除了黑奴制直接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障碍,土地问题的解决直接推动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还利用政权,通过“南方重建”等行动,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又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美国梦,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摘编自余志森《南北战争结束150周年记:美国崛起的开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战争对美国崛起所起的作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徒雷登,原名JohnLeightonStuart,直译是约翰·雷登·斯图尔特。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1918年,他受美国教会指派,筹建燕京大学(后并入北大),并任该校校长达20年,在中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其年谱重要节选:

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1940年,司徒雷登不幸坠马受伤,毛泽东亲自发电慰问。

1946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同年,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当面称赞其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1949年4月,他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而是留在南京试图与中共接触。8月,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司徒雷登受到毛泽东的猛烈批判与嘲讽,不得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不久在美去世。

20世纪八十年代,应其遗愿及其后人的多次申请,中央政府批准司徒雷登骨灰归葬燕园,但北大教师联名反对,作罢。

2008年,司徒雷登骨灰归葬杭州,几乎没有遇到阻力。

(1)结合材料,归纳1940年到1949年,中共对司徒雷登的评价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到2008年司徒雷登归葬中国两次不同结果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