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文)下学期阶段性测试(4月)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管子》说:“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反映出

A. 小农经济对工具要求较高

B. 铁器应用广泛

C. 铁农具决定小农经济产生

D. 铁农具应用普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韩婴《韩诗外传》说到:“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召,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是以其民和亲而相好。”反映了井田制

A. 是土地公有制

B. 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C. 有农村公社遗存

D. 消除了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四民月令》所反映的豪强田庄,从规模上看是一种大地产经营,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业。基本生产者雇农,是农村中的贫弱下户,有自己的家庭和独立的经济。反映出田庄经济本质是

A. 小农经济

B. 自耕农经济

C. 资本主义萌芽

D. 商品经济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唐、宋两代,南方县级的政区设置越来越多。北方县反而不断合并。反映了当时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商品经济发达

C. 海外贸易兴盛

D. 政治重心南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宋代,每到季风来临,政府都派遣官员主持祈风祭海仪式,由此成为航海活动组织者和管理者。据此可知宋代

A.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C. 市舶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据统计,明代各地织染局生产凋敝,而苏州、杭州、南京城市里民营织机约有15000张,山西潞安最盛时有织机9000多张。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

B. 政府鼓励引导

C. 民营技术领先

D. 民营居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朝正统初年(1435年),军官俸禄折合成白银;景泰年间(1449-1457年),文官俸禄折银。此现象出现是因为

A. 吏治松懈滋生贪腐之风

B. 税收以白银征收

C. 外贸发展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D. 土地兼并阻碍谷米收获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万历承天府志》记载,湖广地区“地多异省之民,而江右为最,商游工作者,凭田以耕,僦居以住,岁久渐为土著”,围湖垦荒,使该地区成为全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产生“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据此可知

A. 人口压力渐渐增大

B. 人口迁移推动经济开发

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人口增长带来环境压力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万历年间的徽州,“千金之子比比皆是,上之而巨万矣,又上之而十万、百万矣。然而,千金则千万不能一也,十万、百万可知。乃若朝不谋夕者,则十而九矣”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B.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C. 租佃人身依附削弱

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临湘茶园契约》记载了清代乾隆三十五年晋商与茶园主人之间的权益与责任。通过包买形式,晋商控制了大量茶园,并利用气压机、水压机加工茶叶,再将之通过13000公里的茶路销往英、俄等国家。由此可知

A.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

B. 世界市场扩大

C. 政府放松海禁

D. 晋商资本雄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20年,日本大阪纺织厂希望取得中国华北种植的美国种棉花,因为这种棉花价格比美国低了两成。他们通过正在给华北水利工程融资的日本兴业银行跟中国交涉。反映出

A. 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济彻底解体

B. 资本输出是殖民的重要手段

C. 世界市场发展推动中国农产品商品化

D. 世界市场扩大促进了物种交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湖北枪炮厂从1890年开始创办,1894年建成,共费银135万两。张之洞从最初欲生产德国十响毛瑟枪到改为小口径枪,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听闻“倭械甚精,非快枪快炮不能制胜”,又重新订购“一律改作新式快炮”之机器。可知当时中国军事工业

A. 力图追赶世界前沿水平

B. 官办企业不计成本

C. 承担抵御列强入侵重责

D. 受制于西方技术垄断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从下表可知,中国民族工业起步阶段1865——1884年商办企业表(资本单位:两)

 

行业

企业数

创业资本总数

企业平均资本

企业地区分布状况

轮船航运

5

700000

140000

上海2,汕头2,芜湖1

缫丝

97

3723990

38392

上海8,广东88

轧花

4

315000

78750

上海3,宁波1

棉纺织

2

480000

240000

上海2

电灯

1

50000

50000

广东1

水泥

1

100000

100000

直隶1

食品

1

6500

6500

上海1

制茶

1

5000

5000

福州1

合计

112

5380400

148825

上海16,广东91,其他4

 

 

A. 棉纺织企业投资最热门

B. 地域分布受开埠通商影响

C. 缫丝企业规模最大

D. 上海经济领先全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表是1894年前新式企业实存资本构成表(资本单位:万元),反映了中国经济

 

 

国家资本

外国资本

买办、官僚资本

一般绅商股本

资本数额

2932

768

806

1086

占比

43.44

11.38

11.94

16.09

 

 

A. 买办阶级力量弱小

B. 民族资本主义大大发展

C. 受制于外国经济

D. 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政府时期颁布的76项主要经济法规中,有54项颁布于袁世凯当政时期,超过总数的70%,内容包括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这说明袁世凯政府意在

A. 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B. 缓和与革命党矛盾

C. 促进全国市场统一

D.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宁波和丰纱厂原已无法维持,1919年竟然以90万元的资本获利125万元,利润高达139%。投资者争相投资纱厂,1920年至1922年,新开纱厂39家,超过之前20余年中外资本开设纱厂总和(31家)。1924年棉纱出口14.7万担。此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实现国家基本统一

B. 欧洲人口增长

C. 一战使商品价格提升

D. 华商爱国热情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793年,英格兰的人均茶叶进口量已超过450克,总进口量增长了约四倍。而将茶树带离中国属于违法行为,进口茶叶全部用白银支付。此类交易使当时的中国

A. 白银进一步货币化

B. 小农经济解体

C. 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D. 停止海禁政策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海地曾经被称为“安的列斯群岛珍珠”。岛上有48万名奴隶在甘蔗园里劳动,把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力和美洲土壤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世界上多数的糖,而财富却流入法国。到1804年海地独立时,找不到取代糖的产品,本国经济几乎停滞。反映出

A. 西方殖民过程中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 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亚非拉国家区域经济发展

C. 三角贸易造成非洲和拉美地区长期贫困与落后

D. 亚非拉缺少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与引进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826年,美国洛厄尔小镇有2500居民,10年后增加到1.7万人,被称为“美国的曼彻斯特”。小镇以美国织布机发明者的名字命名,洛厄尔的纺织厂就在这里。纺织厂禁止工人饮酒,安排有工人夜校和音乐会。可知工业化使小镇

A. 面临移民危机

B. 文化水平提升

C. 社会秩序安定

D. 鼓励创新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时间就是金钱。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描述了

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815年——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每磅运费约降了八成,1870年——1900年又降了七成,累积共降了将近九成五。这会深刻影响到

A.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商品交易空前发展

C. 垄断组织出现

D. 资本输出扩大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858-1879年间,在去世的英国百万富翁中,有4/5是地主;1880-1899年间,只有1/3多一点儿。美国富豪通过婚姻让女儿在欧洲购买贵族称号,胜家缝纫机公司老板女儿因此成为波利尼亚克公主。1901-1920年英国创造的159名贵族里有66名商人。反映了资产阶级

A. 经济实力增长但缺乏身份认同

B. 政治力量增强但留恋旧制度的特权

C. 以此区别于中下阶级

D. 信服贵族的价值观念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10岁以上英国妇女34%均受雇于人,男人则有83%;而在工业界,德国的妇女占18%,法国的妇女占31%,工作集中在纺织业和成衣业。1907年德国女性店员增加到17.4万人(总数的40%),在英国1911年有14.6万妇女被雇佣做企业书记员。此状况反映了

A. 工业化排挤了女性

B. 工业化推动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C. 工业化解放了女性

D. 工业化给女性带来政治权利的希望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13年时,美国工矿产业占世界总数46%,德国占23.5%,英国占19.5%,法国占11%。1914年,法、德、美、比、荷、瑞士和其他国家共占世界海外投资总额56%,英国占44%,单是轮船船队,英国比其他欧洲国家商业船队总和还多12%。这是因为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中心地位

B. 世界经济多元化

C. 英国金融业的巨大优势

D. 世界经济依赖英国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白银货币化,使货币摆脱了几千年来依赖于国家权力来缓解财政困难的状况。白银货币化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国家无法象印纸钞时那样轻易地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正是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和白银在民间的普遍使用,才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实际上,白银货币化冲垮了钱钞本位而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摄取社会财富的难度和成本,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更进一步地,白银是民间自由贸易的象征。

——陈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35年11月3日正式宣布实施法币改革。币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它不仅迅速化解了金融危机,而且通过加大货币流量的办法,使原本不断下跌的物价得以迅速回升,重新刺激了工、农、商各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渐趋繁荣。它改变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大量使用笨重且不统一的金属货币的习惯,不仅顺应了历史潮流,也便利了商品交换,同样对经济生活益处极大。而废除银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卖银换汇,稳定法币汇价和金融行市,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法币改革,国民政府将全国存银1/3以上统统收归国库,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法币的发行,而且也极大地促成了汇价的稳定。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的货币变化背景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和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货币发行使用的因素。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京经济依赖哪些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和近代城市异同。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相对于欧洲的这些新变化,宋代中国尽管拥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商业最繁荣的城市集群,建立了遥遥领先于同时期欧洲的经营模式和工商文明,但是,在社会制度的创新上却开始落后了,相反,王安石的变法更空前强化了政府的管制能力。在欧洲所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央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期,城市与学校一直为政权所牢牢控制,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根本性原因。放眼未来中国,能否真正建设好现代政治文明,城市与大学的自由度仍是重要的观察指标。所以,11世纪至12世纪常被称为中西方文明的大分流时期,是“世界时间”的钟摆从东向西摆动的关键时刻。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