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朱熹认为:“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而现实却是“封建实是不可行的。”封建井田“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A. 封建经济有利于井田制实施 B. 宋代具备恢复井田制的条件 C. “圣人法”应该与时俱进 D. 理学是对儒家正统学说的否定
|
2. 难度:简单 | |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
3. 难度:中等 | |
江西人应该对王勃有感恩之情。王勃在初唐时说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外地人对好客主人的客套,却成了江西在唐末五代以后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预言。促使这一预言变为现实的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商帮商业活动的推动
|
4.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
5.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态的是 A. 使用新式“沙稠机” B. 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C. 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 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
6. 难度:中等 | |
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 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A. 泉州 B. 广州 C. 扬州 D. 庆元
|
7. 难度:中等 | |
明代中后期,弃学经商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所谓“学不行,则行贾四方”成了众多士子的食力资身准则。这现象反映了 A. 农本思想被否定 B. 重商主义盛行 C. 传统义利观废弛 D. 抑商观念削弱
|
8. 难度:中等 |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 清政府性质的转变 C. 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
9. 难度:中等 |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这说明该宪法 A. 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 B. 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保留了典型的军国主义
|
10. 难度:简单 | |
据估计,从1521年到1544年,某国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2900公斤,白银为30700公斤。该国应该是 A. 法国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
11. 难度:困难 | |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单位:百万) ■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单位:百万)
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
1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
13. 难度:简单 | |
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 A. 法国 B. 葡萄牙 C. 西班牙 D. 荷兰
|
14. 难度:简单 | |||||||||||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化 B. 殖民战争 C. 资产阶级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5. 难度:中等 | |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一一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