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周建立后,把以镐京为中心的地带称为“宗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带称为“成周”,并作为东都。周王朝此举意在

A. 有效控制全国

B. 东西地区均衡发展

C. 镇抚东方地区

D. 促使政治中心东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对于董仲舒,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简略,而东汉班固的《汉书》记载详细,还保留了《天人三策》的原文,增加了“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问其得失”的史实。这一变化说明

A. 史学研究关注儒家名士

B. 史家旨趣关注逸闻趣事

C. 史书编撰体现国家意志

D. 史料采集看重一手材料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续资治通鉴》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文臣高锡上疏称南朝武将王僧辩另立君主,不克善终,不宜在配享之列。这反映出

A. 重文轻武之风盛行

B. 当时政治文化取向

C. 宋代中央集权加强

D. 儒家礼制观念淡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朝前期,大规模远洋航海外交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明代王折曾说,外夷贡品,由市舶司接收后,“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由此推知,明朝朝贡贸易

A. 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抵制了西方的欺诈性贸易

C. 有利于白银的大量流入

D. 一定程度上有私商的参与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提到: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发表宣言:“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这种变化反映出

A. 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了民族意识发展

B. 《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传播

C. 中华民国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

D. 辛亥革命使各民族真正实现了平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表为1920一一1936年中国进口货物构成统计表(%)据表可知

 

A. 近代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B. 工业化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C.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 近代中国轻工业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惩治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该纲领的颁布

A. 推动了执政党党风建设

B. 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与工作重心转移相适应

D. 加速了国家经济计划的开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78年,我国高等院校恢复了原有的职称制度。至1981年,全国高校超过13万名教师提升和明确了职称。其中,提升教授2400多人,副教授20700多名,讲师116100多名,这一变化

A. 体现了改革开放后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B. 是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核心标志

C. 标志着教育界“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

D. 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赫拉克利特呼吁“人民应当为城邦的法律而斗争”;柏拉图认为“没有法律,人们将无法区别于野蛮人”;亚里士多德声称“法律是理智的体现,可以免除一切情欲的影响”古希腊三位哲学家的言论说明

A. 任何人没有资格凌驾于法律之上

B.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具有法治传统

C. 世人必须严守法律方能摆脱野蛮

D. 法律是遏制人性本恶的重要手段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

A. 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B. 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 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D. 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48年的《铁幕之后》反映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统治下的罪恶;1955年的《七年之痒》等电影则向观众展示了美国当前政治体制的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反映了

A. 政治形势影响电影发展

B. 电影受官方意识形态影响

C. 政治题材电影成为主流

D. 美国政治宣传方式多样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下图为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时,英国《卫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表明

A. 欧共体政策对英国有吸引力

B. 英国对于融入欧洲怀有疑虑

C. 英国摆脱了美国的经济控制

D. 欧洲国家联合抵御美苏争霸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时候,尽管乳制品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但经常食用乳制品还是会被视为贫困的标志。在许多人眼里,这象征着某些被鄙视的落后部落。直到19世纪末期的欧洲,乳品的饮用还并未普及,还是普遍认为直接饮用乳品是很危险的,尤其对幼儿来说。因为它们是微生物的温床,有“变质”的缺点。当时的医生甚至指责奶类会散播麻风病。19世纪末期,由于对肉类消费需求量的提高,也间接带动了乳业农场的发展,更何况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发展到成熟阶段,其推广也大大促进了对奶类的消费。一战期间,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1950年3月23日,法国政府强制规定,必须销售用蜡封口的瓶装牛奶。从此,瓶装或纸盒装牛奶的销售日渐普及。

——摘编自邸笑飞《牛奶:被塑造的白色神话》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法、俄分别将奶牛带入中国。1923年,我国最早的牛奶业同业工会“上海牛奶业同业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奶类年产量为21.7万吨,平均每人每年仅为0.4公斤。当时的牛奶消费依然主要集中于北京和沿海的少数几个大城市。

改革开放后,牛奶的消费才开始普及。上世纪90年代,瑞典利乐公司把无菌复合纸包装从北欧带到了中国,直接推动了中国乳业“黄金10年”的到来,让牛奶成为家家必备的日常食品。年来,人们的饮食消费习惯逐渐向更高的消费层次转变,与此同时,高铁、互联网购物等消费方式的普及,促进我国乳制品消费的稳步增长。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折合生鲜乳消费量36kg,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摘编《搜狐·历史》、《中商情报网》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到现代人们对牛奶的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原因。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牛奶消费的特点及影响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分界线与古长城重合,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会影响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阅读下列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张利《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大清朝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百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业、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励章程等诸多方面。如《大清国矿物章程》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对于清末经济法规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革路,厥功至巨”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之处。是非徒不足以资保护,而且转多窒碍”。

——摘编自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法规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经济法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材料  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宣布苏日中立条约到期后不再延长。8月8日晚,苏联政府根据亚尔塔会议精神,忠于同盟国义务,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随着苏联的对日宣战,日本人可能要面临在本土与苏美同时作战,决战难度大增。日军原先估计11月份在南部迎战登陆的美军,而苏军在10天左右就能从北方攻入日本本土。在日本决策层看来,苏军讲很快并早于美军登陆日本是很要命的,或者说他们宁愿被美国占领,也不愿意被苏联占领,因为苏联人很可能将日本变为“共产主义国家”,这样天皇政体也肯定完蛋。但如果马上投降,自然能限制苏军占领日本本土。

——摘编自梅然《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日宣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日宣战对日本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周公反对殷商酷刑暴政,认为统治者不应贪图安逸享受,而应先了解种田人的艰辛,这样,处于安逸环境也会知道种田人的痛苦了。周公颁布了禁酒的法令,规定不得“群饮”“崇饮”,并且要求统治者“刚制于酒”(强行戒酒),他还讲求以德治国。周公说,你视民有罪,就像自己有病一样,则民就会尽弃其咎恶;如果对待他们像对赤子一样加以保护,民就会安定而服从治理。在周公所作的《大诰》《康诰》《洛诰》《召诰》等文告中,“民”字成了一个频繁出现的字眼。以至于后世的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和“保民而王”的主张。

——整理自《论周公与传统伦理政治模式的确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公思想主张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公思想主张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