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欧文把自己创立的“新和谐公社”的生产目的同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作了对比,发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公社的生产则是直接为了满足公社全体成员和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说明

A. 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局限性

B. 欧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新的探索

C. 社会主义社会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D. 国际工人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加剧。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材料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A. 揭露了社会弊端

B. 解决了社会矛盾

C. 因时代需求而产生

D. 引发了工人运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共产党宜言》指出:“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这表明共产主义主张

A. 人人自由平等

B. 消灭私有制

C. 平均分配产品

D. 消除剥削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德国当代哲学家迈尔指出,从历史来说,社会主义思想是近代自由主义的继续发展,它克服了近代自由主义的缺陷和不足,该观点

A.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B. 否定了自由主义的地位

C. 混淆了二者的本质区别

D. 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局限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工人群众的贫困在1848年到1864年间没有减轻,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和贸易的增长却是史无前例的,这主要反映出

A. 工业革命缩小了贫富差距

B. 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对立日益严重

C. 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D. 工业化并未实际改善工人的经济状况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871年3月,巴黎城里的工人们面对普鲁土军队的围困、临时政府的卖国,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得不聚集而举行武装起义,这说明巴黎工人

A. 缺乏斗争的经验

B. 起义准备不充分

C. 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D. 已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尚处于早期阶段;工业中小生产还占绝大多数,农村人口也占人口多数,经济发展远不能承载巴黎公社这样的无产阶级政权,也就是说,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种新制度的条件。”材料论述的主旨是

A. 巴黎公社没有联合农民

B. 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

C. 法国的工业革命尚未完成

D. 法国的工业化程度非常低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其

A. 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 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

C. 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D. 改造旧世界的理想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17年2月,群众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哈尔科夫、巴库等城市举行。当时彼得格勒警察局局长在给内务大臣的报告中说,“总罢工的思想一天天地获得新的支持者,并像1905年一样流行。”这些行动

A. 为二月革命准备了条件

B. 成为十月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C. 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D. 使俄国出现了两个并存政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

A. 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B. 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C. 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D.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2年版俄罗斯普通学校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

A.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 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 努力实现和平民主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该局面

A.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 标志着十月革命进入高潮

C. 是阶级力量对比的产物

D. 结束于十月革命后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欧洲的衰落和美国、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这说明二战导致

A. 美苏分割了欧洲

B. 美苏确立全球霸权

C. 欧洲陷入长期战乱局面

D. 世界格局的转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46年3月,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建立英美同盟以迎击苏联的挑战。虽然这样做的时机不够成熟,但是他的演说标志着西方对雅尔塔精神认识的一个重大转向。该“转向”是

A. 由合作转向武力对抗

B. 由冷战转向热战

C. 由包容转向遏制

D. 由反日转向反苏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马歇尔计划删掉了杜鲁门主义中“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因此,“各国共产党如果反对这个计划,就无异站到赞同饥饿、贫穷、自暴自弃和混乱的地位上去了”。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

A. 反共意识明显不够强烈

B. 宣传手段更隐蔽更精巧

C. 更关注欧洲民众的生计

D. 旨在安抚共产主义势力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朝鲜战争结束后,两大阵营在亚洲的对抗如在欧洲般清晰明了,亚洲冷战格局最终得以形成。显然,朝鲜战争由“本土化”向“国际化”特性的演变使得美国介入战争的意图昭然若揭。材料中的“意图”是指

A. 为进攻苏联做准备

B. 侵略朝鲜半岛

C. 遏制社会主义国家

D. 阻止中国统一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双方相互仇恨的种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两国却走向了合作。这说明

A. 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B. 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C. 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都会达成谅解

D. 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强调,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合作的目的不是出于经济层面,即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对付经济领域中的压力政策,以及工业国家的经济集团可能造成的有害结果”。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目的是

A. 实现经济独立

B. 加强内部经济合作

C. 维护自身经济权益

D. 反对帝国主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87年,日本竹下内阁成立后,宣称“我们必须发挥与其国际地位相称的作用,日本不要辜负世界的期望”,这反映出日本的主要意图是

A. 成为世界经济的领跑者

B. 谋求实现政治大国目标

C. 积极参与国际政治事务

D. 要在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人说,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随着苏联的变化而转换,下列可以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A. 苏联是二战后实力最强的国家

B. 苏联解体促成了多极格局

C. 苏联掌握着二战后全球霸权

D. 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2011年1月,阿尔及利亚发生暴力骚乱,苏丹南方公投也引发了严重的暴力冲突2月份,利比亚内部冲突不断升级,北约趁机强行武力介人,不断对利比亚政府及军民设施狂轰滥炸;4月份,埃及突发严重骚乱,总统穆巴拉克被拘留。这些事件说明

A.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B. 国家之间冲突剧烈

C. 美国干涉别国内政

D. 非洲局势最为动荡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美国著名的外交家曾说,“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世界问题”,“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可见,美国

A. 实力被其他国家赶上

B. 无力构建单极世界

C. 主导世界多极格局

D. 仍有能力主宰世界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从美国的视野看,当今世界上对重大的战略军事的关切突出的首要原因是中国持续的、急剧的和加速的军力建设,特别是海空战略性投射能力建设。这本质上反映了

A. 美国以霸权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

B. 中美两极格局的形成

C. 军事实力是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D. 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G8已成为历史,G20还有待完善,而至于G2(中美共治)和G3(中美和欧洲共治)只是一种设想。目前世界实际上是处于G0状态。”材料表明

A. 西方大国普遍走向衰落

B. 一体化是世界的政治走向

C.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 “一超多强”局面正在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摘编自《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

材料二  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便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把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不称职者可以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

——摘编自万红《巴黎公社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材料三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赵秀玲《论巴黎公社的民主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黎公社管理社会经济的措施,并指出其反映的实质,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革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所在。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是后发资本主义国家,1861年刚刚起步,进入20世纪还在慢慢爬坡,和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不沾边,与最后的、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不靠谱。当时产业工人只有300万,占总人口3%,但是比较集中,绝大部分在彼得格勒、乌拉尔、中部工业区,彼得格勒有40万人,占12%,60%是集中在500人以上的企业,这在其他国家是少见的。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摘编自金雁《十月革命的前因后果》

材料二  由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策略上的正确性,能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同他自己对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预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广大民众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而引发的革命热情,抓住广大民众对“和平、土地、面包”的强烈渴望和临时政府在政策上的失误,号召大家起来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从而导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成功。

——摘编自金雁《十月革命的前因后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逼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