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 ( )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郡县制 ④行省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2. 难度:中等 | |
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A. 中央集权制完善 B.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 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D. 议会制初步确立
|
3. 难度:简单 |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编户制度 B. 三省六部制 C. 中央集权制 D. 行省制
|
4. 难度:中等 | |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
5. 难度:中等 | |
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出现在 A. 西汉初期 B. 西汉武帝以后 C. 北宋初期 D. 明朝初期
|
6. 难度:简单 | |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A. 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 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C. 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7. 难度:简单 | |
明代为皇帝掌管“诏狱”(由皇帝亲自断案的重大刑狱)的锦衣卫,设在洪武门的内右侧,而国家正式司法机构三法司设在较远的皇城西北。这实质上表明 A. 司法审判权力的提升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D. 行政效率的提高
|
8.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
9. 难度:简单 | |
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 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 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 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
10. 难度:中等 | |
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A. 1851年 B. 1895年 C. 1898年 D. 1906年
|
11. 难度:简单 | |
中日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中日甲午战争 A. 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 促使中国认清了所处的国际地位
|
12. 难度:中等 | |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说:“共产党人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能够善处自己,又能够善处同盟者。”据此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B.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 西安事变 D. 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
13. 难度:简单 | |
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全民族抗战开始 B. 敌后战场开辟 C. 重庆谈判的开展 D. 达成政协协议
|
14. 难度:中等 | |
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 A.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 B. 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 C. 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 D. 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
|
15. 难度:简单 |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 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 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 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16. 难度:简单 | |
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 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 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
17. 难度:中等 | |
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A.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B. 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 C.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18. 难度:简单 | |
1936年8月24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朱徐毛彭等之新动向》中指出:“近来朱德、徐向前、肖克、贺龙及毛泽东、彭德怀等,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由此报道可以看出 A. 蒋介石加紧了对红军的军事“围剿” B. 《大公报》在为国民党提供军事情报 C. 该社评是站在“剿匪”立场上立论的 D. 工农红军已完成了战略转移
|
19. 难度:中等 |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20. 难度:困难 | |
1988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年宪法修正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述宪法修正案的出台 A. 反映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快 B. 反映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 C. 说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 D. 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
|
21. 难度:中等 | |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22. 难度:简单 | |
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针对有少数国家代表诬蔑“中国对他国进行颠覆活动,中国必须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中国代表团表示“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过殖民主义伤害……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 会议重点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 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23. 难度:中等 | |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
24. 难度:困难 | |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 大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积极构建均衡稳定的国际关系
|
25. 难度:困难 | |
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
26.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仪》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八类人),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 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 思想上是否重视纲常伦理 C. 内容上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 理念上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
27. 难度:中等 | |
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这样的批评是因为雅典 A. 司法权被梭伦操纵 B. 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 C. 德才之人遭到排斥 D. 陪审法庭垄断行政权
|
28. 难度:中等 | |
古罗马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你保证……?”债务人须回答:“我允诺……”,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了该时期的法律 A.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B. 重视公法轻视私法 C.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D. 忽视私有财产保护
|
29.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主要依据是,罗马法 A. 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 B. 保证了公民政治上的参政权 C. 蕴涵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
30. 难度:简单 | |
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如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A. 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 罗马法不能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C. 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D. 罗马法不利于调和贵族间的矛盾
|
31. 难度:简单 | |
英国保守党党首特蕾莎·梅于2017年7月接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负责组建新一届政府。特蕾莎·梅之所以能成为英国新任首相,主要因为 ①保守党是议会第一大党 ②特蕾莎·梅是保守党的领袖 ③保守党赢得了首相选举 ④特蕾莎·梅得到英王的信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
32. 难度:困难 | |
钱乘旦在《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中指出英国“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符合该观点的表述是 A. 通过《权利法案》 B. 责任内阁制形成 C. 君主“统而不治” D. 1832年议会改革
|
33. 难度:中等 | |
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治上的法制化,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下列关于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共同纲领》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B. 《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C. 《美国1787年宪法》破除封建法规,确立资产阶级立法规范 D. 《拿破仑法典》践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思想
|
34. 难度:中等 | |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坚信,为了确保与自由相辅相成的经济繁荣,美国必须有集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但事实上,成立于1791年的美国第一银行于1811年停业。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于1832年否决了国会关于延长美国第二银行执照的提案。汉密尔顿的主张与“事实”相悖反映了美国 A. 联邦与各州的权力之争 B. 总统的行政权高于一切 C. 立法与行政的权力之争 D. 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
35. 难度:中等 | |
1883年,美国颁布“彭德尔顿法”,规定政府的公职人员必须经由公开考试才能任用,公职人员须接受定期考核,其任职不受总统、议员竞选等结果的影响。美国设立此法案 A. 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B. 有利于政党操控选举结果 C. 旨在缩小总统的职权范围 D. 打击了公职人员的积极性
|
36. 难度:中等 | |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 1787年美国宪法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37. 难度:简单 | |
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约翰·亚当斯认为:“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一旦被用来对付某个人,其结果必然是,“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其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为此美国实行了 A. 议会制共和制 B. 三权分立 C. 精英政治 D. 邦联制总统制
|
38. 难度:简单 | |
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 有利于政局稳定 B. 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 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 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
39. 难度:简单 | |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渐渐地,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已经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虚衔。这实际上反映了 ( ) A.相权的加强大大提高了其辅佐皇帝的效率 B.门下省下辖的六部资历较轻不利皇权加强 C.这与从汉代开始的相权不断下降的规律相左 D.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与朝政
|
40. 难度:简单 | |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A. 卖官鬻爵 B. 土地自由买卖 C. 科举取士 D. 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
41. 难度:中等 | |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 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 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 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
42. 难度:中等 | |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
43. 难度:简单 | |
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 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 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 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 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44. 难度:中等 | |
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A. “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B. “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 C. “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 “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
|
45. 难度:中等 | |
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 A. 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 B. 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 C. 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地完善 D. 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根本
|
46. 难度:困难 | |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
47. 难度:中等 | |
1907年,英国保守党的张伯伦首先使用了“影子内阁”一词,影子内阁由下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影子内阁不附和当任内阁,给当任内阁施加种种压力。它的出现是 A. 政党政治恶性斗争的结果 B. “责任内阁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C. 资本主义金钱政治的体现 D. 英国民主政治日渐成熟的表现
|
48. 难度:简单 | |
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其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确的是 A. 英国、法国——原生型 B. 日本、英国——感应型 C. 美国、德国——次生型 D. 中国、日本——次生型
|
49.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帝国时期,大量法令、条例和契约由没有任何个体自由观念的皇帝强制实行,决策权与执行权并没有分离。正是因为没有成文法,从君主意志出发的行政准则,才会贯彻一中道德秩序、礼制以及圣旨。 材料二 成文法从原则上保障每一个人的权利,直到1900年后,它才被采纳。法制改革运动肇始于清末“新政”,当时清廷设立法部,建立独立的终审机关大理院,创立新型的现代法院系统,通史废除肉刑,构建现代监狱体系,拟定刑法、商法和民法,并起草宪法。清廷于1904年奏准颁布了《公司律》,这并不比英国和德国于19世纪60年代实行的同类法典晚多久。1911年之后,法官的独立性在理论上有了保障,而政府的行政和司法职能正式分离,刑法做了普遍修改,并被强制实行。民法内容不断丰富,最终在1929年颁布了《民法典》;1935年,一部新的刑法生效。从以上可以看出,政府持续致力于司法改革是受到了他国模式的极大激励。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各项法律分类清晰明确,与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律师和法官制定的别无二效。 ——摘编自(荷兰)冯客《简明中国现代史1912——1949》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传统法制与现代法制的特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型的原因。
|
50.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相互宣战。
比较两则材料,指出一处不同,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指出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说明需史论结合,合理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