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校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左传》记载,郑国共叔段叛乱,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国人替他进攻郑国,占领了廪延。郑国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国南部边境。据此可知当时

A. 诸侯能与周王分庭抗礼    B. 封建专制影响社会稳定

C. 已经出现礼崩乐坏局面    D. 血缘琉远导致诸侯叛乱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 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 政治理想化色彩浓重

C. 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 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西汉时,长安附近的三辅一带,人口都比较稠密,共有240多万人。到东汉时,原本富饶的关中,人口锐减至50余万。北方诸州中,人口都出现了锐减,而南方诸州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此可推演出的公式是

A. 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

B. 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

C. 商业政策+人口=社会稳定

D. 社会稳定+人口=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与刘成禹的谈话》中说:“世卿贵族门阀荐举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尤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强调科举制

A. 不合时宜,需要废除

B. 是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

C. 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D. 考试的内容应该改革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社会危机的影响

B. 经济变迁的推动

C. 理学功能的更新

D. 中央集权的削弱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胡适仍然抨击国民党思想体系的传统主义成分,号召把科学才智用于国家管理,提倡立宪制度和公民权利。这反映出

A. 民主进程在当时中国仍步履维艰

B. 胡适对国民政府思想改革表示不满

C. 胡适坚决捍卫民主、科学的思想

D. 国民党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毛泽东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毛泽东这一思想提出应该是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过渡时期

C. 土地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 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 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 没有解决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D. 没有改变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 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 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 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意大利盛行古板的宗教文学,彼得拉克却在《歌集》中写道:“我若敢向肖像诉说情怀,只见她眉宇间若有所闻,但她岂能回答,只恨肖像无声。”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彼特拉克

A. 具有人文主义之倾向

B. 在研究浪漫主义艺术

C. 关注“人”的感情世界

D. 对宗教文学提出挑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 权利平衡思想

B. 民主共和思想

C. 民族平等思想

D. 主权在民思想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

A. 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

B. 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

C. 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

D. 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材料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闯的精神,没有“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改革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者在改革上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棱,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玩忽职守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或解除其教职。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花四年时间研究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

——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英重大改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材料一:《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所起的作用。

(2)材料二中对拿破仑《民法典》的评价是否与材料一相矛盾?为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