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莆田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毛泽东和周恩来曾致函在上海的宋庆龄:“中国人民革命历经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毛泽东和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参加的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这一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国家

B. 当时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C. 全国人大是当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对下面的纪念邮票解读正确的是

 

A.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张纪念邮票

B.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代表由选举产生

C. 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受到人民热烈欢迎

D. 新中国建立后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某一方针的提出,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继续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里的“方针”应是

A.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D. 相互促进,分庭抗礼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达了人民的诉求,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体现出决策的透明,且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为中国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观点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符合我国的国情

B.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与新中国同时诞生

D. 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利益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54年,在全国人大修改宪法的过程中,有代表提出在原来的“各民族都有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应补上“也有使用的自由”。最终,宪法将其确定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一现象体现出

A.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力求创新

B. 新中国的民主决策过程

C. 新中国推行“百花齐放”的方针

D. 我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一个时期人们听到最多的话有两句:一句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一句是“人民翻身做主人”。这一时期是

A. 国民革命时期

B. 抗战胜利后

C. 新中国成立初期

D. 改革开放后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55年至2004年,新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990多亿元,累计建成项目近9万个。这主要说明

A. 新疆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地区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新疆发展

C. 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的贯彻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成就巨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下面这幅剪纸出现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人大届数

一届人大

二届人大

三届人大

四届人大

五届人大

任期

1954~1958

1959~1963

1964~1975

1975~1977

1978~1982

召开会议次数

5

4

1

1

5

 

 

A.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三届、四届人大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有突破性发展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曾遭到严重破坏

D. 第五届人大期间仍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大串联”是特殊时代难得的一次“消费机会”……这个“大串联”很快就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了,红卫兵所到之处都可以“横冲直撞”,他们“炮轰”“火烧”“揪斗”“游街”,从“为所欲为”发展到后来的“无法无天”。这一事件

A. 促进了社会平等

B. 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建设

C.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

D.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反映出

A. 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 中国面临亡党亡国的危险

C. 党的工作中心要转变

D. 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权力过分集中,会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中国共产党开始解决上述弊端造成的严重危害是在

A. 新中国建立之初

B. “文革”期间

C. “文革”结束后

D. 21世纪初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3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这体现的是

A. 人民民主原则

B. 依法治国原则

C. 分权制衡原则

D. 社会主义原则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12年,玉林市政协举办“联千企助发展”活动,以联系小微企业为主,而不是联玉柴。因为玉柴是大型企业,技术含量高、要求高,很多政协委员不具备专业知识,而小微企业是一个社会问题相对集中的地方,1000多位委员都可以参加、出力。可见,当地政协

A. 工作重心在基层

B. 注重实际问题实际分析

C. 主要着眼于经济

D. 注重提高委员专业能力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按照我们的心愿,我们完全希望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对国家、对民族比较有利。……应该说,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这种可能性将会增大。”其中“这个问题”是指

A. 香港问题

B. 台湾问题

C. 澳门问题

D. 外贸问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港台知名人士傅朝枢的时候首次提出:“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外国资本不动,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实际上

A. 仍主张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B. 包含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 根本改善了两岸关系

D. 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注:回娘家)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材料中解决九龙“归宁”问题的相关政策是

A. 人民代表大会

B. 政治协商

C. 和平共处

D. “一国两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邓小平在《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年9月24日)中明确表示:“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这表明

A. 中国单方面作出收回香港决定

B. 近代不平等条约被彻底废除

C. 主权问题不容谈判,立场坚定

D. 收回香港的一切准备已经做好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棠棣合欢黄钟大吕迎兄弟;紫荆含笑赤胆忠心献母亲”。这副对联纪念的是

A. 香港回归

B. 澳门回归

C. 两岸关系解冻

D. 两岸交流加强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针对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亚洲一位政治家指出,这是“清算了西方列强对亚洲的殖民统治,是结束一个时代的历史性事件”。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 中国国力的增强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它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开了通过和平协商实现祖国统一的新局面。“它”是指

A.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两岸“三通”的实现

D.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87年6月28日,何文德组织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在台北主办“想回家,怎么办?——打开海峡两岸探亲管道座谈会”。这样的活动反映出

A. 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B. 两岸隔绝状态逐渐被打破

C. “和平统一”口号提出

D. 海峡两岸迅速实现了“三通”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92年到1994年三年间,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计2.3万家,协议金额200多亿美元,实际投资额75.8亿美元,前两者均占到此前台商历年累计投资项目与协议金额总数的50%,后者也占31.5%。其中1992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协议金额仅次于香港,跃居大陆吸引境外投资的第2位。这些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

A. 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C. 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 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次会议制定的?它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前,始终为统治阶级少数人所享有,因而,从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一开始,民主就成为呼唤和鼓舞广大人民同旧制度进行斗争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切实有效地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摘编自魏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主要历史经验。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黄遵宪《台湾行》

材料二  1949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被裹挟到台湾,而妻儿却留在了大陆,从此天各一方。1962年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材料三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告诉我们: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将对国家、民族有利,是解决两岸问题的根本之道,不合作则相互抵消、损伤元气。

——《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经验及对第三次合作的展望》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分析导致于右任与妻儿“天各一方”的原因。日记反映了于右任怎样的情怀?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

(4)材料四体现了中央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而制定了什么方针?

(5)据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6)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材料一: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材料三: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79-2000

全国人大通过一系列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所提供的信息,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就。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