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舒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改革,力图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

A.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 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 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 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说:“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第三则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据说,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A. 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B. 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C. 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D. 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A. 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B. 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

C. 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D. 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A.出现的根本原因       B.代表的阶级利益

C.产生的社会影响       D.改革的具体措施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史学家高度评价商鞅“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认为它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堪称世界政治制度的“一项创举”。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商鞅变法

A. 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

B. 巩固了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

C. 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D. 改变了秦国国内的阶级结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这次变法使秦国

A. 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

B. 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 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

D. 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

豪强地主隐瞒赋税

农民负担沉重

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

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为此孝文帝决定

A. 统一文轨

B. 整顿吏治

C. 定都平城

D. 迁都洛阳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 粮食产量增加

C.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

D. 促进吏治清明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

 

 

论据

论证

A

王安石是江西籍官员,他的幕僚多为江西、福建籍官员。

江西、福建籍官员多为北民南迁的迁移家族(如王安石),迁移家族的特点是求变多于守成,

B

政治重心迁到南方不久。

初入南方,为适应南方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改革。

C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

北宋初期以来逐步形成的“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国家内外交困。

D

王安石一生在南北多地为官。

丰富的南北阅历,使王安石既不同于北方士人,又与南方士人相异。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认为北宋贫困的症结在于

A. 冗官冗兵导致冗费

B. 中央集权过度导致地方无权

C. 生产少及土地兼并

D. 长期战争费用及缴纳“岁币”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范仲淹说:“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两人均强调

A. 改革科举,选拔实用型人才

B. 改变宋初以来的冗官局面

C. 整顿吏治,废“恩荫”特权

D. 确立太学的教育垄断地位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其实质意义是

A. 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B.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C.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加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加尔文主张

A. 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 没收教会的财产

C. 反对基督教的权威

D. 确定公民的等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作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B.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

C.摆脱罗马教皇控制

D.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题文)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A. 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 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861年改革

①扩大了国内市场

②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④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⑤建立了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此后,俄国通过改革

A. 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

C. 解决了农民暴力反抗的问题

D. 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A. 它是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

B. 它使俄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 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沙皇专制统治让位于资产阶级统治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在此前后,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1868~1875年日本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一览表

 

年份

1868年

1871年

1873年

1875年

地税

6.1%

51.2%

70%

80%

 

 

A. 1868年,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无相关性

B. 税改所获资金,为政府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条件

C. 1875年,地税比例提高,主要是对外扩张的结果

D. 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农民出高价购买份地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

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③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

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似之处包括

①其目的都在于发展资本主义

②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③都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

④都变革了政治体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工业化是近代化的主题,国情不同,各国工业化的道路也不同。下列关于近代时期东西方国家工业化的陈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最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从轻纺工业开始的

②东亚国家的工业化发生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

③俄国的工业化是在社会改革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④德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国家统一是相互促进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材料三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改革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选择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3)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4)如果通过时间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绝对不是受外力压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四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3)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材料四分析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