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一丧葬制度表明先秦时期

A. 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

B. 古人轻视丧葬礼仪

C. 宗法分封制等级森严

D. 丧葬制违反宗法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尚书始置于秦,“秦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主发书:负责起草、发布诏书),故谓之尚书”,汉武帝废除了原来的禁(禁:帝王所居官苑)外尚书,在禁中设立由宦官主持的禁中尚书。这表明西汉时期

A. 中央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B. 国家决策权力日趋集中

C. 宦官集团严重威胁专制皇权

D. 尚书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080年,宋朝政府正式修订颁布《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它的颁布

A. 说明当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

B. 反映了国家开始管理海外贸易

C. 保证了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

D. 促进了广州海内外贸易繁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名儒邵雍说:“室中造车,天下可行,轨辙合故也。苟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张载认为:“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由此可见,二人均认同

A. 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关系

B. 先义后利的儒家追求

C. “理”是万物的本源

D. 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 人性本善

B. 心即理也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知行合一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 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 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 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 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共中央某某决议规定:“根据土地质量评定入社土地的产量,规定土地报酬和劳动报酬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肯定社员的少量自留和其他分散的林业、鱼塘等分散的生产资料属于社员所有。”该决议适应了

A.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需要

B. 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需要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需要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历史学者陈乐民认为“把雅典的民主制度总结出来,就是主权在民,轮番为治……召开公民大会说选谁,谁就被选上。那时候的选举是非常粗糙、非常原始的。”陈乐民意在强调古雅典的选举

A. 保证了全体居民参与国家管理

B. 维护了公民平等的社会地位

C.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公正无私

D. 忽视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

A. 古罗马的民主与共和精神    B. 自然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

C. 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D. 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原则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表是1277年巴黎主教坦皮尔从当时巴黎大学流行的各种观点中收集到的被宣布为异端的一些内容。据此可知,当时的巴黎大学

 

第168条

节欲本身不是美德。

第174条

基督教的法规,就像别的宗教一样,有传说的成分和谬误之处。

第176条

幸福属于现世,而不属于来世。

 

 

A. 打破了基督教会的垄断

B. 人文精神比较流行

C. 缺少理性、科学的态度

D. 各种学术得到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这主要说明了

A. 西欧一体化成效凸显

B.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C. 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局面加剧

D. 马歇尔计划积极展开成效显著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西方应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不会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这主要表明

A. 美国反对西方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B. 苏联此时已处于解体崩溃的边缘

C. 美国希望苏联社会性质的改变

D. 美国力图改变争霸中不利局面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在宋初诸儒复兴儒学活动的基础上,……他们反省儒学危机,突破了章句训诂之学的局限,注重从整体上探索、把握儒家经典的内涵,根据自己的主观体认来直接领悟并阐发儒家经典中蕴含的大义。与此同时,他们在探究佛道之学长处的基础上,立足儒家而又光搜博采,兼收并蓄,充分吸收利用佛道之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在经过长期而艰苦的理论探究之后,新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儒学走向复兴。

——百度百科•宋代儒学

材料二  《清史稿选举志》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死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薄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三  1903年清朝《教务纲要》强调:“学堂不读经,则尧舜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无论学生将来所执何业……必须曾诵经书之要言,略闻圣教要义,以定其心性,正其本源。”

1912年1月,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发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同年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提出“实施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大教育方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的教育特征,并对清末民初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行评述。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下是社会学领域著名的青蛙现象:

把一个青桂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挂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某些特质的惯性依赖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请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近现代历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光绪二十七年,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了三道《江楚会奏变法折》,提出了“恤刑狱”、“结民心”、改良法制的建议,并同袁世凯一起保举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1901年所奏的《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关于刑法改革的九条意见中,提出了“重众证”、“改罚锾”、“教工艺”、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张之洞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他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一,并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倒”: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后来,张之洞还主张聘请各国律师,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刑律等,为中国编撰简明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说制定此四律是“兴利之先资”,“防害之要”。

——摘编自唐浩明《张之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法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之洞法律改革的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2: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冷战后世界的突出现象之一就是民族主义问题的不断发展,有人称其为“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民族分离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大体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多民族国家中的非主体民族谋求从现有国家中分离出去并建立自己单独的主权国家;二是多民族国家中的非主体民族谋求从现有国家中分离与其民族母体国家合并;三是散居于多个国家内部的非主体民族谋求从所属国家分离并通过“聚变”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国家。这种民族分离现象早已存在,但是,以苏东剧变为开端,民族分离运动开始狂飙突起,使苏联一分为十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并迅速向世界范围蔓延,至今余波未平,几乎涉及现有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

——摘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民族分离运动狂飙突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继承王阳明的思想并将之引向时代潮流的主要是王门后学中的泰州学派。泰州学派的创立者是王艮(1481-1541年),泰州安丰场人,人称心斋先生。王艮出身于社会底层的盐户。但其志向却是只手擎天,做一个无愧于古往今来的大圣人。王艮曾说:“学者有求为圣人之志,始可与言学。”要成为圣人,首先要“致良知”。如何“致良知”?王门后学歧见纷坛,王艮及泰州学派主张“良知现成”说,认定良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平常自然去做,就会自动显现出来。据此王艮提出“百姓日用为道”的思想,它意味着从人类生活的基础层面确立了人性的合理性,从而将良知放置在感性生命中。王艮处在早期启蒙思潮的起始点,通过他的讲学活动,在精神世界和世俗社会之间架设了一座文化桥梁,打破了士大夫对文化的垄断。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指出王艮理学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言行所体现的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艮理学思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