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2018年9月23日是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墨子是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代表,他的下列思想中,最能体现对农业重视、利于农业生产的是

A. 兼爱

B. 非攻

C. 尚贤

D. 节葬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下列思想流派中较为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轮台罪己诏》是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的诏书,诏书中汉武帝公开向人民反省其罪过,使汉朝的统治方针发生了急剧转变,重新回到了与民休息及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汉武帝的做法受以下哪种思想的影响最大

A. 仁政

B. 修养生息

C. 天人感应

D. 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同时他还用儒家的伦理思想去固化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

A. 三纲五常

B. 大一统

C. 君权神授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唐代诗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

A. 融合性

B. 独特性

C. 包容性

D. 脆弱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材料意在强调

A. 人应当恪守伦理规范

B. 构建和谐社会

C. 理是万物之根本

D. 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宋代服饰风格上朴素无华,形态上也不像唐代夸张开放,色彩上质朴洁净,重视沿袭传统,这说明宋代

A. 社会经济的衰落

B. 政治趋向于民主化

C. 宗法礼制的消亡

D. 理学的影响很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宋明理学求理的方法很多,但总的来说,有的外求于物,有的内求于心,下列人物中强调内求于心的是

A. 陆九渊

B. 程颐

C. 程颢

D. 朱熹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06年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专栏刊发的《多读书,修政德》说“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习近平在提升自我的方法上和下列哪个人物的方法是一致的

A. 朱熹

B. 王守仁

C. 李贽

D. 黄宗羲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 对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 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C. 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D. 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王夫之的形象具有多面性

B. 历史的真相的确难以辨别.

C. 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随意性

D. 在一定程度上历史要为政治服务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对此解释最全面的是

A. 《金刚经》是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B.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

C. 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佛教的传播

D.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为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一次次的告诉我们:海洋的发展维系国际的未来,海洋的安全决定着国家的安全。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构想,而中国近代海洋意识的觉醒始于

A. 鸦片战争

B. 新思潮的萌发

C. 洋务运动

D. 甲午中日战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在维新变法中康有为指出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而在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则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

A. 二者根本目的是相悖的

B. 二者的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C. 都主张彻底改造儒家思想

D. 二者的根本目的具有一致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在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阿Q把辫子盘起来就认为他革命了,《药》中的华老栓为了给儿子治病很急迫的等待城中将被杀害革命者的血,这反映了

A. 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漠视

B. 农民阶级的愚昧

C.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注意发动人民群众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初在中国传播时,宣传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学生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在一件事后,宣传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转变成工人阶级。使马克思主义宣传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国民大革命运动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

A. 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 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C. 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D. 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很多的仁人志士做出了艰难的探索,他们有的是地主阶级,有的是农民阶级,有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有的是无产阶级;他们有的学习器物,有的学习制度,有的学习思想;他们有的向欧美学习,有的向日本学习,有的向俄国学习。这说明了

A. 近代探索主体和方向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B. 近代探索的盲目性

C. 近代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淡薄

D.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难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其主要内容为:(一)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二)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三)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四)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反映了当时

A.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B. 我党的革命重心确定在农村

C. 土地革命的实施

D. 农民运动还没有被我党充分的重视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A. 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

B. 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

C. 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

D. 坚定地倒向社会上义阵营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邓小平南巡讲话大大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因为这次南巡讲话

A.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 正式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C. 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 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在新形势下,小语种教学受到很多高级中学和学生的欢迎并开设了小语种课程,其中学习俄语的占了很大比例。这反映了

A. 俄语易于掌握

B. 中俄关系发展的需要

C. 中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D. 中国高考压力过大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材料二  ……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道家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孟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和现在中国的“以民为本”思想在本质上是否具有一致性?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韩非子的哪些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有何重要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寒往,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

——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理论贡献。

(2)材料二中,顾炎武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是怎样看待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态度的作用的,文化创新要注意哪些方面,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智慧家庭将人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机联系并融合起来,达到“在家,世界触手可及;在外,家庭近在咫尺”的生活境界,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

请根据以上材料形成一个观点,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