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珠海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 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 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D. 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

A.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

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D.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据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官员的数额是有定员的:夏120员,殷240员,东汉7567员,晋6836员,隋12576员,大唐18805员。这可用来说明

A. 统治者对官吏擅权的防范

B. 中央政务管理机构由简到繁

C. 国家统治机器的不断完善

D. 政府行政效率逐步得到提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门阀士族”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盛,武则天后一撅不振。影响其衰亡的主要因素是

A. 选官制度的变革

B. 官僚机构的调整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儒家思想的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这一做法

A.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加强了吏治的建设

C. 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

D. 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进士中榜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一变化

A. 完善了科举制度

B.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

A. 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 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C. 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

D. 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面是清朝雍正到光绪时期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朝军机处

A. 精干高效

B. 保密性强

C. 机构健全

D. 权力稳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餐叉,甘肃武威齐家文化遗址和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都出土过骨质三齿餐叉。“三礼”中也记有一种“毕”的礼器,就是用叉取祭肉。但从汉代以后,筷子的地位渐渐取代了餐叉,餐叉基本被淘汰出了中国餐桌。发生此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传统饮食结构变为粮食为主,肉食为辅

B. 筷子实现了人们对食物精加工的需求

C. 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D. 礼乐制度在汉代以后日益瓦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从事农耕,牛也从“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之勤”。这表明了

A. 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

B. 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

C. 宗法和宗庙已不受重视

D. 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东汉、西晋政府户数、口数统计表”,据此可推知

 

A. 西晋时期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得到加强

B. 从东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十分突出

C. 战乱死伤是魏晋户口统计下降的主因

D. 东汉后期自耕农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 民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确立

C. 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D. 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说“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中国控制海外贸易

B. 明朝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 中国手工业发达

D. 中国参与西方的殖民掠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缴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

A. 田庄经济产生

B. 大量自耕农出现

C. 土地兼并加剧

D. 有效保护非耕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通典·田制》规定: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

A. 小农经济日益壮大

B.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阶层手中

C. 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

D. 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传统科举落第文士,大多做教书先生或回家种地。到了明朝又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给商人做参谋,甚至还可以去戏班子写戏。据此可知明代

A. 商品经济繁荣

B. 戏曲备受士人推崇

C. 科举制度衰落

D. 社会等级秩序混乱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A. 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B. 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

C. 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D. 市镇的军事功能凸显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 “历史都是思想史”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董仲舒认为:君主统治百姓,让他们有欲望追求,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让他们纯厚朴实,但不能没有欲望。有欲和无欲,各自都能得到满足,则君主之道就有了合适的尺度。材料反映了

A. 天子应该关注百姓呼声、以德治民

B. 为君之道一定要“存天理、灭人欲”

C. 百姓的“欲望”应当符合三纲五常

D. 百姓适当的利益追求利于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A. 地方吏治废弛

B. 试图重建礼乐制度

C. 君主专制加强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据材料可知

A.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

B. 中国古代法律具有灵活性特点

C. 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

D. 古代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中评论某位思想家:“(他)所注重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哪里?’‘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他以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别的话都是空的。”这位思想家是

A. 王守仁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宋王朝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纵观刘宋诸帝,自武帝以来的佛教政策主要表现为迎请礼遇著名僧尼、建寺造像、设立法会、延僧讲经、救令皇室子弟师友于僧尼、与崇佛邦国往来交流等。刘宋王朝还借其神化皇权、护佑政治,尤其是王朝建立者及以非正常方式获得皇位者,多借助佛教方面之预言、祥瑞及截言来为其政权作神圣性及合法性之论证,以此扬己之德、稳固政治。然而,刘宋帝王对佛教并不是一味纵容,而是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表现为限制佛寺塔像之兴造、淘汰无行僧尼、设立僧官及防范僧尼干预军政事务等,正是这一系列措施使佛教之发展得到了较为有效之引导与管理,从而避免了其在北方因过度伪滥而遭遇法难的命运。

——摘编自林飞飞《刘宋帝王与宗教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刘宋王朝对佛教的基本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宋王朝佛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汉书·西域传》记载,安息:“其地无丝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8卷记载,“杂记言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然今处田野有之,陕陇人亦有种者”。同时,西域的各种观赏动物和牲畜,也随着丝路的开通而传来中原。西域的“天马”、驴、骡、牦牛、骆驼的引进,为内地社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动力。而西方犀牛、大象、狮子、鸵鸟、大狗、鹿等观赏动物的输入,则为中原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乐趣。

——据陈频《张骞凿空西域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述论》整理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条件以及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交流的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骞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材料  宋代社会的全貌,较为复杂,就主导趋势而言,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另一种认为宋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没有制度性的突破。

评论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时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