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东北三省四市(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

A.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

B.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C.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D. 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

A. 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

B. 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 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

D. 致富成为社会时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开芳宴是唐以来夫妻间在上元节特定的一种宴席。宋代罗晔《醉翁谈录》中曾提到“常开芳宴,表夫妻相爱耳”。1951年河南出土的墓葬壁画(下图)就反映了这一场景,该题材的宋代墓葬壁画又大量出土。据此可以推知,宋代

 

A. 妇女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B. 夫妻和睦观念日渐盛行

C. 理学观念世俗化大众化

D. 夫荣妻贵观念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人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

A. 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B. 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C. 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

D. 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纲领。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这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

A. 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

B. 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C.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 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3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这一政策

A. 重建了金融秩序

B. 导致了通货膨胀

C. 打击了民族工业

D. 加速了白银外流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42年朱自清在《论轰炸》中写道:“敌机的轰炸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也未尝不是可喜的。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这段话意在强调

A. 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B. 日本利用空中优势全方位地打击

C. 民族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

D. 知识分子加强对民众抗战的宣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以来,中央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到2016年9月,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据此分析户籍制度的改革

A. 符合对外开放引进人才的需要

B.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 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D. 导致了城市规模日益庞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 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B. 属于自然哲学范畴

C. 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D. 强调神的伟大价值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A. 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B. 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C. 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D. 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后取消了常备军和国家官吏。规定公职人员必须是社会公仆和勤务员,只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这体现了

A. 廉洁政府的政治理念

B. 一切为工人服务的宗旨

C. 公社的社会主义性质

D. 民主原则在公社的践行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20世纪80年代,法国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发展的规划。法国率先提出“尤里卡计划”,与欧洲国家合作开展高科技项目的研究,要在高科技领域赶上美国和日本。法国与几个欧洲国家合作生产的“空中客车”系列与美国的“波音”飞机展开竞争。据此可知

A. 美法日三足鼎立经济格局的形成

B. 科技进步奠定了法国强国的基础

C. 法国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D. 法国建立起独立防务和工业体系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

(3)以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为例,简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央视网·新闻频道(2018年11月)

比较上面四幅图片,从图中内容提取新中国年夜饭变化的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具体、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材料  1900年到1911年,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被迫进行自上而下的修律变革。在修律实践中,法律首次挣脱了伦理道德的束缚,改变了“出礼而入刑”的传统制度与观念。如旧律中“子孙违犯教令”是重罪,改革启的新律则认为子孙违犯教令属家庭教育的范围。从1903年到1906年,清政府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栩》、《公司律》、《破产律》等各种单行商事法规。1906年制定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在中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律师制度。1908年完成的《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刑法典。1911年编纂完毕的《大清民律草案》,采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原则,成为《中华民国民法》的基础。1911年11月,清政府为了挽救因辛亥革命造成的时局动乱,在3天之内仓促制定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这是清政府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

——摘编自蔡黎明《清末修律的再认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清末法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法律改革的历史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年美国宣布中立,无疑受到绝大多数美国人民的支持……但是,在三年的战争中,各种因素的组合慢慢地改变了公众舆论。由德皇所体现的普鲁士容克阶级的军国主义和不可一世的傲慢引起了另外一些美国人的反感。另外,还有一种美国人对受害者的天然同情心也产生了影响——在一般美国人眼中,法国看来就是受害者。英国控制着全球电报网,并且毫不迟疑地把它作为一种战争工具。在宣传领城中德国人的愚蠢和英国人的老练,也对美国公众舆论的改变起了作用。

——摘编自(英)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材料二  1929年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海明威第二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又译为《战地春梦》),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小说以作者在意大利战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志愿到意军服役的美国青年亨利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生离死别的恋爱故事,嘲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荒唐和所谓“光荣”“英勇”和“荣誉”的无聊。

——摘编自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众舆论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海明威的小说受到读者欢迎的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舜是我国历史上由传说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在早期文献中有一个演变过程。《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对舜的行孝事迹作了很多发挥,如舜受父母弟弟迫害后仍然以孝事父母等等。《墨子·尚贤》记载:“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韩非子》中也多次论及舜,将舜帝作为治国方略的正面形象。《竹书纪年》中则有“舜因尧,复偃塞丹朱,使不得父子相见也”,以及“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的记载。《史记》中舜的贤德帝王形象很鲜明,因受《史记》的巨大影响,舜帝道德圣王形象此后逐渐定型。

——摘编自《论<史记>中的舜帝形象》

材料二:《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后世关于舜帝的系列传说故事,例如“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对南方氏族部落“以德化之”,使南方疆域直到五岭以南等等叙述逐渐衍生出帝舜文化,构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石,其影响甚为深远。

——摘编自《先秦秦汉舜帝形象演变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舜帝形象从多元化到后期逐断定型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舜帝形象体现的中国人文精神内涵?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