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秦交通状况的记述,据此可知,秦国
A. 民众依赖车马出行 B. 社会变革意识强烈 C. 军队以骑兵作战为主 D. 地理交通优于六国
|
2. 难度:中等 | |
魏晋至北朝前期,北方边境地区及部分内地一度盛行领民酋长、地方护军、军镇、地方行台等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后,郡县制全面回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 民族交融的深化 B. 政区设置的密集化 C. 郡县制遭受挫折 D. 世家大族力量瓦解
|
3. 难度:中等 | |
唐传奇里的蛇女故事赋予了蛇女恶毒、凶残的形象;南宋话本里的蛇女故事则将蛇女塑造成了善良多情的白娘子,并广为人们传诵。这表明南宋时 A. 通俗文学兴起 B. 话本的创作主体变化 C. 理学影响扩大 D. 女性的抗争意识强化
|
4. 难度:中等 | |
明代御史所谓的“风闻言事”较之于前代有一定的限制,明时规定“御史纠劾百司,须要著名年月,指陈实迹”,以防传闻繁衍,公报私仇。这一变化 A. 削弱了监察部门职权 B. 促成了明朝吏治清明 C. 杜绝了传闻断事病弊 D. 强化了行政机构职能
|
5. 难度:困难 | |
林则徐在查禁鸦片过程中,主持翻译国际法的工作,因其被撤职而中止。1864年总理衙门指示从船钞中支银500两,刊印《万国公法》译本。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 A. 承认了西方中心论 B. 支持地方开办洋务运动 C. 认同早期维新思想 D. 调整了与西方交往策略
|
6. 难度:中等 | |
1896年《时务报》创刊后,被时人誉为“报王”和当时新报的“祖馆”,当时创办的大多报刊都与《时务报》馆有过联系,甚至关系紧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文学革命受到推崇 B. 士人阶层逐渐觉醒 C. 政府放宽舆论控制 D. 各报推崇百日维新
|
7. 难度:困难 | |
下表为1930年代中期河南省部分城镇地价一览表(单位:元/亩)
由此推知,这一时期的郑州 A. 商业中心成为城市核心 B. 城市绝对人口数量庞大 C. 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开封 D. 依然为典型的传统城市
|
8.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1955年的一幅漫画《圆的和扁的》,画中字为单干户的孩子说:“看,人家都是圆的,咱们什么都是扁的!”该漫画意在 A. 歌颂一五计划的优先战略 B. 展示农业改造的基本完成 C. 肯定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 D. 批评农业的急躁冒进现象
|
9.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在古希腊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共记载了当时的141篇演说词,约占全书总量的1/4。这反映了修昔底德写史 A. 用演说词多元解释历史 B. 注重叙事的客观真实 C. 受制于有限的历史材料 D. 不加选择地累积材料
|
10. 难度:中等 | |
18世纪的欧洲,平民大量涌向剧场和音乐厅,迎合他们趣味的各类喜剧和歌剧日益兴盛。音乐出版业也迅速发展,歌曲集在市场上非常抢手。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A. 浪漫主义成主流思潮 B. 物价低廉刺激消费 C. 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D. 启蒙运动逐渐扩展
|
11. 难度:中等 | |
1921年,苏俄谷物播种面积为798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23300万普特;1922年,谷物播种面积为662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36100万普特。这一变化 A. 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见证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 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巩固 D. 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范围
|
12. 难度:困难 |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仅占世界的4.7%,但其每年消耗的交通能源总量占世界的1/3以上,每个美国公民平均消耗的交通能源相当于每个日本公民的5倍和每个西欧公民的近3倍。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美国都市区人口密度小 B.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 C. 美国交通能源更为丰富 D. 西欧、日本汽车制造业较落后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市镇起源于宋,发达于明清,但直到1909年还并非正式的行政建置。镇是乡村市场的最高一层,市镇通常有米店、布店、百货店、竹木店、面食点心店、酒酱店、水果茶叶店、烟纸杂货店、豆腐店、水鲜行、肉铺、药店、茶馆以及各类摊贩,还有榨油坊、铁匠铺和浴堂、成衣铺等。明中叶起,丝、棉市场大开,收益较粮食生产更高,于是家家栽桑养蚕缫丝,户户植棉纺纱织布,机杼声日夜响彻乡间,甚至镇上、县城里的居民家庭也参与进来。一般市镇的寿命都很长,少数大镇如盛泽、乌镇依赖丝、棉等跨地区贸易而发达。政府的军事派出所、税务分所也设置于镇,大的繁荣市镇甚至派出通判、县丞坐镇。 ——摘编自黄晓峰《王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材料二 15世纪前伦敦工商业并重,17世纪贸易约占全国贸易量的80%》纽卡斯尔有一半的生活用煤运到伦敦,1580年至1640年,自东北三郡运往伦敦的谷物增长了14倍。17世纪中期伦敦商人普利面向全国各地商人批发呢绒。16、17世纪,伦敦出口呢绒至少占全国70%,出口谷物量也居第一位。伦敦进口的商品有高级消费品和奢侈品、日常生活用品、工业所需原材料 等。1700年,伦敦约占全国总进口的80%,这些货物从伦敦再送发到各地,有不少商品是从伦敦进口后经过加工再度出口。海外贸易商人以伦敦为基地,积累的财富也安置于此。伦敦还有面向全国市场的丝织业、钟表业和金银首饰业,以及造船、兵器制造和玻璃制造等大工业生产。 ——摘编自刘景华《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城市经济职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在16、17世纪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发展的社会意义。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前,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出版了《美国与中国》,费正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最基本的特征是中国决定放弃自己国家所有的传统和制度,然后把西方所有的文明和制度包括语言作为一个对应体,所以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西方不断冲击中国、中国不断作出反应的过程,这就是“冲击—反应模式”。可是,在1991年,费正清在出版的《中国新史》一书中说:“经过50年的阅历和观察,我发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很可能不是一个冲击—反应的结果,而是一个自身内在基因变革和内在发展冲动的结果”。 ——摘自袁振国《双优先: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围绕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15. 难度:困难 | |
材料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救济中,农村主要是''五保”供养和贫困户救济;城市主要是救济孤老、社会困难户,每年固定救济对象在40—80万人,临时救济200多万人次。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上海率先试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1998年底全国有584个城市和1035个县建立了城市低保制度,覆盖面分别达到87%和63%.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又陆续出台了农村低保制度、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还出台了增加财政投入、规范低保对象的认定条件和档案管理等相关政策规定。2008年,国务院发布《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包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的四个主体制度。 ——摘编自韩克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救济制度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救济制度变革的意义。
|
16. 难度:困难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
17. 难度:困难 | |
材料 张仲景(约150~219年),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桓帝、灵帝到建安年间疫病盛行,他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他10岁时立志从医,经过多年刻苦钻研,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建安年间他被任命为长沙太守,但当时百姓不能随便接近官员。于是他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大开衙门,不问政事,坐在大堂上为群众诊治。他总结临床经验,以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进行试治,质经十年写成《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前者专门论治传染病、热病,后者专门论述内科、妇科和外科等杂病的理论和方法。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无不尊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秦汉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广泛为民诊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仲景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