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民族工业的产生
|
2. 难度:中等 | |
《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这种现象说明 A. 马铃薯在清朝末年传入福州地区 B. 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 福州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发达地区 D. 清政府支持福州地区的农业产品出口
|
3. 难度:简单 | |
叶圣陶先生于1932年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有这样一课,本课内容反映了
A. 工业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B. 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C. 辛亥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D. 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
4. 难度:简单 | |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发昌机器厂
|
5. 难度:简单 | |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材料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与运行所起的作用是 A. 极大增强了中国的海军力量 B. 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 改变了驿站马匹的通讯方式 D. 抵制了列强的一些经济侵略
|
6. 难度:中等 |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7. 难度:中等 | |
“陈启沅(源)……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民族工业兴起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清政府设置工厂
|
8. 难度:中等 |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等几种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 A. 由私人投资兴办 B. 采用机器设备生产 C. 都设于通商口岸 D. 都是资本主义企业
|
9. 难度:中等 | |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应出当时清朝政府 A. 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 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10. 难度:简单 | |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 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B. 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
11. 难度:简单 | ||||||||||||||||||||||||||||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
12. 难度:简单 | |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在 A. 1895~1911年 B. 1912~1919年 C. 1927~1936年 D. 1945~1949年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的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14. 难度:简单 | |
(题文)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 "一五"计划实施 B. "大跃进"运动开展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 工业化基本实现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表格,从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例的比较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彻底改变 B.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C. 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刚刚完成 D. 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
|
16. 难度:中等 | |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 带有主观臆断性 D. 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
17. 难度:中等 | |
(题文)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 A. 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 调整国民经济 C. 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 D. 深化经济改革
|
18. 难度:中等 | |
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二者的共同点是 A.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 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 思想上拨乱反正 D.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农村政策,关于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了农民利益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改变了经营方式 D.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20. 难度:简单 | |
“1991年首钢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89倍。平均每年递增20%,超过美国500家大企业自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 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
|
21.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2.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
23. 难度:简单 | |
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 “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 “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 “摸出规律”是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
24. 难度:简单 | |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
25. 难度:中等 | |||||||||||||||||||||||||
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
A. 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北上广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C. 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D. 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判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出现的大致时间及原因。 (3)20世纪20年代后民族资本家张謇的企业衰落下去,其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人兴业时期(1895~1902年)……卧榻之侧他人酣睡之声既起。中国商人亦渐悟权力之不可放弃,有起而集股开厂者矣。光绪二十年(1894年)官商督办时期所提倡不起之工业奋斗精神,至是受外人之猛击而醒。 ——摘编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 材料二 下面是1914~1922年中国商办纱厂的盈利情况。(注:表中数据为每包纱的平均盈利情况)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中国工业不进步之原因……论者乃归于中国人富自大思想及保守主义,非确论也。吾以为今日思想最足为中国实业之障碍者,莫过投机心。……然而今之政客军人失势则办工厂,曰吾将以实业救国也。既办厂义,朝开会,暮投机,而明日又为官,工厂遂为传舍。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1)材料一中的“卧榻之侧他人酣睡之声既起”指什么?分析其出现的直接原因。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的观点进行辨析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土改时期分配到土地 图二农民积极入社 图三人民公社成立纪念 材料二 在“大跃进”时期,由于大刮浮夸风、“共产风”,安徽农村深受其害。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对这一新事物给予极大的支持……但是毛泽东出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善良愿望,很快否定了责任田。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干到户。安徽实行包干到户后,一部分干部和群众抱怀疑或反对的态度。有人在江苏和安徽交界的边境地区竖起大标语牌,坚决反对所谓的“分田单干风”。 (1)根据材料一回答,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三次调整使农业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最后一次调整主要是哪方面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产生了什么不良后果? (2)从材料二、三看,“大跃进”时期和1978年安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很多人都是反对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请你说明为什么“包产到户”是正确的?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推广并坚持下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8年后,我国农村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还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
29.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材料二 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材料三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 (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