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以下农业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我国重视家畜养殖

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 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日渐完善

D. 以“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为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 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公有的井田制

B. 春秋时期秦国首先实行按亩收税,以法律形式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 战国时期商鞅在鲁国推行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 北魏到唐前期,曾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船上发现的是

A. 珐琅彩

B. 铜钱

C. 唐三彩

D. 白瓷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A. 《东京城的辉煌》    B. 《西京城的衰落》

C. 《汴河两岸好风光》    D. 《坊墙去除利工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当明朝(1368-1636)闭关锁国,太平洋西岸一片寂寞的时候,从地中海沿岸孕育起来的世界商业大革命,正向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移动。世界由孤立趋向整体。”材料中的“商业大革命”的移动开始于

A. 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新航路的开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 《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 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 教皇发挥了远洋探险的组织作用

C. 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

D. 教会蜕变成殖民侵略机构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A. 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 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 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列对下图、图二、图三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图一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 图二的经济结构是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 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经济结构

D. 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

A. 帝国的彷徨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某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经常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

A. 小农经济顽强生存

B. 小农经济已经完全破产

C. 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 列强加大了商品的倾销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对中国近代“抵制外货”的评价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反映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B. 因具有排外性质而不利于加入世界市场

C.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多次“抵制外货”运动

D. —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丝等产品出口大量增加,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自然经济全面解体

B.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西方人喜欢喝中国的茶,穿中国的丝绸

D. 中国的茶、丝生产商品化程度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析下列图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A点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实业救国”思想推动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

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 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D. 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由此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A.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 增强了国民党“围剿”红军的力量

D. 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以下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史实的是

①美国商品排挤国货

②官僚资本挤压民族工业

③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④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其解读正确的是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 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

D. 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初期仍存在一定的阻力

B. “有形的手”打不过“无形的手”

C. 实行改革是搞活经济的必由之路

D. 农民偷逃税款是被追堵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流行语,是一个社会的“口头禅”,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发生巨大的政治经济体制变化,汉语从文风到词汇也经历一次大换血。下列哪一选项的流行语体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A.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放卫星、合作社、大锅饭、大跃进

B. 市场体制、知识经济、因特网、绿色食品

C. “个体户”、“万元户”、“一国两制”“中国特色”

D. “申奥”、“入世”、“和谐社会”、“就业”、“拆迁”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B. 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

C.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 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市”经历不断发展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

——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材料二: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地理上的发现”从哪些方面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经济原因及交通变革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文明对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