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西周发迹于富庶的渭河谷地,定都岐山脚下的镐京。如何控制新增的广大东部地区?周公决定继承武王的规划,在洛邑新建一个都城,称为成周,镐京则称为宗周。镐京为“宗周”,意在强调

A. 周为天下之大宗

B. 周公是天下共主

C. 镐京是周的发迹之地

D. 镐京是周的都城所在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郡、县主官都由中央任免。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据此可知

A. 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 统一的政权要求中央能有效控制地方

C. 地方自主权受到了压制

D. 这一做法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A. 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B. 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

C. 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 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按照《元典章》的记载,元代路、府、州、县各级官员,要“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各级“应有大小公事,官员别无差故,自上至下,须要圆书画押”。这种议事的方式

A. 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

B. 保障地方官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

C. 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 体现了地方官员之间的权力制衡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康乾盛世”等封建盛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统治阶级的代表即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

B.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

C.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D. 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在续订条约时,英国明确要求在条约中写上“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等字样,英国的这一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

A. 已经具备了近代外交意识

B. 已经放弃了华夷之间的藩篱

C. 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D. 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的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写道:“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这场“悲壮的斗争”

A.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度

B. 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C.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 试图构建一种西方宗教文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1859年洪仁轩在《兵要四则》中指出“即我天朝初以天父真道,蓄万众一心,故众弟妹只知有天父兄,不怕有妖魔鬼,此中奥妙,无人知觉。今因人心冷淡,故锐气减半耳。”导致太平天国“人心冷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 北伐失败

B. 天京事变

C. 湘军打击

D. 英法助剿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外交事宜的机构经历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

A. 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 严重阻碍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C. 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 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对答1

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特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对答2

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C.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好军事团。女子精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逐渐确立

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①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③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④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自1930年底开始,中共中央先后把60%的党务人才、城市工人骨干派遣到各个苏区。派往各苏区去负责的主要领导干部,大多数都是从莫斯科回来的干部和留苏学生。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 以工人运动带动苏区的革命

B. 依然坚持国民革命运动的路线

C. 重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D. 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达成共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许多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真正开始,抗日战争则是中华民族作为整体性民族观念深入人心的真正起点。该观点

A. 美化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B. 比较客观地体现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C. 有助于缓解过激的民族主义情绪

D. 表明中华民族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

B.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

C. 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 《井冈山的斗争》

B.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共同纲领》

D. 《论十大关系》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

A. 社会主义性

B. 完备性

C. 过渡性

D. 人民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B.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

B. 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C. 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

D. 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审议并通过了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成果

A. 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 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 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

A. 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

B. 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C. 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

D. 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它的影响下,我国在国家统一道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对香港行使主权

B.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华

C. “九二共识”中“一个中国”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D. “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1983年6月,邓小平在谈话中说:“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两党的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都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该谈话表明当时

A. 国共两党希望祖国完成统一

B. “一国两制”已成为两党共识

C. “一国两制”已经正式提出

D. 国共两党民族统一理论相似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台湾“邦交国”仅剩21个。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

A. 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

B. 国际社会创造两岸关系和解机会

C. 两岸关系缓和有利于中国

D.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 主要在于它(  )

A.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C. 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 D. 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从某个角度说明

A. 陈独秀犯右倾错误的原因

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

D. 苏联反对意识形态革命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1945年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有学者指出这个通常被称为“双十协定”的文件并不具有“协定”的性质,其实称“会谈纪要”更为准确,这是因为

A. 国共双方都缺乏诚意

B. 国共实力悬殊地位不平等

C. 美苏暗中支持国民党

D. 解放区问题没有达成共识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下图分别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例的情况。

  1933年党员成分比例         1938年党员成分比例

左图到右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例的变化说明了

A. 一些城市已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

B. 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迅速

C. 中国共产党根据时局调整了策略

D. 中国革命方向出现了重大改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1949年4月,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无视人民解放军的严正警告,擅自闯入我军渡江作战地段,还炮击人民解放军阵地,人民军队坚决地予以了还击,这就是著名的“紫石英号事件”。这一事件体现出

A. 中国共产党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B. 当时中英两国处于对峙的局面

C. 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

D. 英国积极阻止解放军的军事行动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1955~1971年,一共有44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非洲国家有25个,亚洲国家有12个。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C. 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D.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统一祖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湾檄文

“台湾今日庆升平,仰首清天白日清,六百万民同快乐,壶浆箪食表欢迎。“

——台湾歌曲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檄文与歌曲出现的时间及其时代背景。

材料二  我们殷切期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共冋发展建国大业,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经表示决心,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受损失。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

——《告台湾同胞书》1979.1.l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简述《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两岸关系取得积极进展的主要表现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所创设的皇帝制度,把最根本的权力集中到君主一人身上,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到了唐代,一个政令的形成,必须先由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召集会议,形成决议后才上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拟就诏令。但诏令发布之前,还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有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在诏令上进行“副署”。到了明朝初年,皇帝直接管辖六部,皇帝手里的权力得到了高度的集中。清朝建立后完全承袭前代明制,由于失去了必要的制衡,各种局限性和问题逐渐暴露、扩大,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刘芄、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1982年9月召开中共十二大之后的5年.加上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之后的5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十年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其不同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