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预测题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 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 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声称:国人等欲脱蒙味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下列文章与陈独秀认为的科学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A.孔子首创私学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处世观

B.亚里士多德一生实践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

C.达尔文实地考察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D.毛泽东认真思考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在我国,则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且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据此分析,表明蔡元培推行军国民教育的目的是(  )

A. 倡导军国主义    B. 维护军人政权

C. 鼓吹军人革命    D. 外收主权,内抑独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02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A. 拥护三民主义    B. 主张维新变法

C. 赞成民主共和    D. 倾向民主革命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畲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原因是

A. 清朝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B. 书中作者的观点触怒清帝

C.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

D. 作者的罢官经历决定其归宿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

①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

②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

③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

④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 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 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 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 启蒙与救亡并重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 学习科学技术

B. 仿行西方制度

C. 倡导实业救国

D. 创办新式教育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集的图片。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哪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分析书籍的内容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       书籍的知识缺陷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同题。

材料一  “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大盗不结合乡愿,做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做不成圣人。所以我说,真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这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哪个不是大盗与乡愿的化身呢!”

——李大钊《政论家和政治家》

材料二  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

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马勇认为:“当中国社会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所期望的“现代”标准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换言之。包括五四在内的近代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遂使意识形态不是为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服务,而是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

——丁守各主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1)李大钊为什么说“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据此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2)在材料二中,李泽厚是否认为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勇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上,我国走过,艰难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我则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皇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回答:

(1)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其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作者裴钰为什么认为中国的近代文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

(3)材料三中“科学”的含义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分析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三十年来”的中国历史,谈谈科学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主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