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在已发掘的西周早期高等级墓葬群中,随葬的戈、矛、剑等青铜兵器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毁坏,有的变形,有的残缺,更多的是被折断为两截。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社会祟尚节俭 B. 历代盗扰严重 C. 冶铸技艺落后 D. 葬俗遵循周礼
|
2. 难度:简单 | |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 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
3. 难度:简单 | |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这反映了 A. 世官制以品行才能选官 B. 察举制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 C. 品行才能不再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 D. 九品中正制扩大了选官途径
|
4. 难度:简单 | |
监察体制的建立,旨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汉武帝时期,设立监督郡国长官的专职官员是 A. 丞相 B. 内阁大臣 C. 通判 D. 刺史
|
5. 难度:简单 | |
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 易形成冗官现象 B.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减少了决策失误 D. 加强了君主专制
|
6. 难度:简单 | |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义和团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
7.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 ①宋代设立枢密院 ②元代设立中书省 ③明成祖设立内阁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
8. 难度:简单 | |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A. 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 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C. 区城经济均衡发展 D. 中央强化管理地方
|
9. 难度:简单 | |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据此回答秦始皇批评的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
10. 难度:简单 |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 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 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
11. 难度:简单 | |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割占宝岛台湾 C. 签订《辛丑条约》 D. 提出“二十一条”
|
12. 难度:中等 |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导致上述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
13. 难度:中等 | |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 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 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 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 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
14. 难度:困难 | |
公元前74年,昭帝病死,因其无后,群臣推举武帝唯一尚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继位,有人提出广陵王刘胥失德,不可以承继宗庙,内朝大司马霍光遂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令昌邑王刘贺继位,不久霍光等大臣又以失德的罪名废了刘贺,将刘询从民间迎入宫中,于同年7月继位。这反映了 A. 汉代帝位的传承中淡化嫡庶观念 B. 中朝制度无法有效维护专制皇权 C. 西汉时期宗法制度已经荡然无存 D. 当时帝位传承中有民主评议机制
|
15. 难度:简单 | |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的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A. 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进行监督 B.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 C.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D. 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
|
16. 难度:中等 | |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 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 加强了专制皇权
|
17. 难度:困难 | |||||||||||||
直接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江苏人口数量变动表(部分)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义和团运动
|
18.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 设内阁 B. 设立军机处 C. 设立三省六部制 D. 废除丞相制度
|
19. 难度:中等 | |
《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写道:“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已的心。”对中国政府组织的此次会战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B. 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计划 C. 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 D. 各界民众大力支持而政府态度消极
|
20. 难度:中等 | |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的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公告合作宣言》:“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表明 A. 国民党放弃了反共战场 B.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开始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抗日战争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
21. 难度:简单 | |
(题文)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罗斯福认为( ) A. 中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B. 美国对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 C. 俄国支持我国抗战非常重要 D. 没有中国,战争就不会胜利
|
22.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23. 难度:简单 | |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24. 难度:简单 | |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割占宝岛台湾 C. 签订《辛丑条约》 D. 提出“二十一条”
|
25. 难度:简单 | |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2年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并提出“物物归上主”。但是,“上帝”、“上主”、“天”都不能挽救太平天国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 A. 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太平天国领导者没有践行《天朝田亩制度》 C.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D.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
26. 难度:简单 | |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 《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 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 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
27. 难度:简单 | |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
28. 难度:简单 |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①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 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29. 难度:中等 | |
1858年钦差大臣桂良签订《天津条约》时奏报咸丰帝:“此时英、佛(法国) 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尚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这表明了清政府 A. 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B. 仍然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 C. 还没有接受近代外交观念 D. 主张处理好和西方的关系
|
30. 难度:中等 | |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 B. 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 C. 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 D. 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
|
3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
32.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提取图一至图三三幅图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巩固统治的政治措施。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图四所示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是何时出现的制度?图四到图五说明了政治制度有何重大改变?这反映了怎样的演变趋势?
|
33.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为儒、佛、道大融合时期,书籍需求激增,但雕版印刷尚未大行,众多书籍全凭手抄。书法首次被纳入科举“明字”一科,掀起“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热潮。最高学府国子监也将书学列为专科,制定书学学制:先掌握标准经文的标准字体,然后熟悉造字原理、字的本义、引中义等,最后进一步扩大文字学方面的知识。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都曾在弘文馆为官任教书法,极具权威,“十数年间,海内风从矣。”唐代科举中的书以“楷法道美”为评判标准,造就了唐代空前绝后的楷书大观,宋人对此评价:“唐以身言书判设科,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犹有晋宋余风。今间有唐人遗迹,虽非知名人,亦往往可观。” ——摘编自刘亚梅《试论唐代的书法教育及其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书学教育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书学教育的影响。
|
3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根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中共八七会议决议》 材料二 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冲破日寇蒋贼的万重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材料三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筹,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比较三则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2)导致党的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