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ú)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
2. 难度:中等 | |
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 A. 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 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 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 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
|
3. 难度:中等 | |
《左传》记载:“晋卻至与周争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晋候使卻至勿政争。”材料反映出 A. 周天子丧失土地主宰权 B. 宗法制度已经全面崩溃 C. 土地私有制已普遍确立 D. 晋侯正式取得霸主地位
|
4. 难度:困难 | |
在封建社会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 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C. 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D.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5. 难度:简单 | |
习近平在《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强调“郡县治,天下安。我多次讲过,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 B. 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C.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
6. 难度:中等 | |
“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 A. 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 B. 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 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D. 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
|
7. 难度:中等 | |
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 A. 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 B. 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 C. 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 D. 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
|
8. 难度:简单 | |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 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 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 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
9. 难度:中等 | |
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已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 A. 防止武将专权 B. 重视分宰相之权 C. 强调监察地方 D.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
10.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 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 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
11. 难度:中等 | |
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B.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C.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
12.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
13. 难度:简单 | |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证了决策机密 B. 强化了专制皇权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适应了军务需要
|
14. 难度:中等 | |
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熙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在实质上 A.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 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 C.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D. 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
|
15. 难度:困难 | |
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A.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B. 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资料 C. 《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 D. 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
16. 难度:简单 | |
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极端贫困 C. 自给自足 D. 精耕细作
|
17. 难度:简单 | |
《金瓶梅》中孟玉楼的丈夫开染坊,染坊中“见一日常招有二三十染工的吃饭,都是这位娘子主张整理”。据此可知,当时 A. 已经出现雇佣关系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生产方式发生质变
|
18. 难度:中等 | |
“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 A. 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 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 C. 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 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
19. 难度:简单 | |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表明
A. 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B. 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21. 难度:中等 | |
清雍正即位之初,有谕旨告诫官吏:“凡居官者,操守固是要好,还要中正和平,公心办事,不可偏执小见。天下的人,士农工商虽不一,朕视之皆是赤子”。这说明 A. 雍正帝采取恤商的政策 B. 雍正帝对官吏腐败的痛斥 C. 清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清朝已出现工商皆本思想
|
22. 难度:中等 | |
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说明了 A. 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 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C. 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
|
23. 难度:困难 | |
隋、唐时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如682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 A.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B. 促使政府加强黄河下游管理 C. 推动政治中心东移 D. 表明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
|
24. 难度:简单 | |
徐秀红在《从禄赏制的演变看周代的土地制度》指出,春秋中叶“初税亩”以后,宗法分封制逐渐让位于新起的君主集权制,新兴官僚的官俸也不再沿用封土食邑的方式,而是改用谷禄为主的俸禄制,赏田也脱离了封土食邑的轨道,向赐田方式转变。春秋中叶以后的这一变化 A. 奠定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基础 B. 形成了思想领域的新气象 C. 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D. 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25. 难度:困难 | |
1846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这反映出当时 A. 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 B. 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 C. 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 D.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
26.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历史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 ②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 ③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 ④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 ①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 ②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 ③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 ④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27. 难度:简单 | |
2012年6月象山小白礁I号沉船打捞出水了“盛源合记”玉印(古代商号商帮的印章)西班牙银币、精美青花瓷、铜器、锡砚台等773件器物。同时还出水了宁波特产的用于压船舱的梅园石,另外还出水了29枚铜钱,以“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为多。根据上述情况,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从出水实物可以推断沉船的年代可能为清朝中晚期 B. 从出水物品可以推断这是一艘商贸运输船 C. 从出水梅园石可以推断此船可能是从宁波出发或停靠过宁波 D. 从出水的西班牙银币可以推断此船曾到西班牙进行过商业贸易
|
28. 难度:困难 | |
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C. 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 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
29. 难度:中等 | |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
30. 难度:简单 | |
敦煌藏经洞文书中,记载了唐朝一男子给妻子的休书:“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反映出 A. 唐朝社会离婚率较高 B.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 C. 唐朝社会相对宽容、开放 D. 唐朝深受传统儒家婚恋观念的影响
|
31. 难度:中等 | |
东汉初年,儒家内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日渐加深,各派对儒家经典的解说分歧严重。东汉章帝时,各地名儒齐集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皇帝亲自参加决断,并颁布了官方典籍《白虎通义》。这表明 A. 古文经学比今文经学的解释更有权威 B. 白虎通义是国家统治思想的理论表述 C. 汉章帝时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D. 白虎观会议消除了儒家学派门户之别
|
32. 难度:中等 | |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这说明 A. 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B. 历史事实需要不同史料互证 C. 文献资料不能还原历史事实 D. 实物史料可弥补文献史料的局限性
|
33. 难度:中等 | |
在价值层面,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同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一变化说明 A. 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变化息息相关 B. 明末儒学的发展体现出世俗化为主流 C. 明末儒学家们否定宋明理学的价值观念 D. 儒学从贵族化到世俗化是历史的必然
|
34. 难度:中等 | |
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任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A. 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C. 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 D. 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
35. 难度:中等 | |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
3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国家政治管理。北京内城以皇城、紫禁城为中心,“分列八旗,拱卫皇居”,严禁经商、生产,维护皇权的权威,体现封建专制对社会秩序的安排。1900年之前,城市规划基本保持封建时代都城的原貌,落后于青岛、广州等城市,更落后于后来居上的上海。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中央公园是由清帝退位后社稷坛改建的,天安门广场的开放也是在1913年后。少得可怜的商业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王府井大街毗邻使馆区,外交使节和侨民众多,附近又是达官显贵的住宅区,消费群体追求高档化和西洋化,使这里成为京城少数的商业街区。 ——摘编自习五一《民国时期北京的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 材料二 近代工业的出现使资金、技术、人才大量集中于城市,城市开始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转向以生产消费功能为主,经济上取得对周围农村的支配地位。近代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工商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人、士绅、企业家、银行家、记者、商人、买办等构成城市新兴阶层。租界对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起着示范引导作用。上海英租界由领事召集选出董事会,下设工部局,工部局内设财政、税收、工程、警察等部门负责租界内的管理。这种运作机制颇似西方城市的行政制度。租界里的市政条例很多,如要求人车分道等,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租界影响华界,华界模仿租界,推动着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城市功能和结构的近代化,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建设开始注重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以官府、祭祀坛殿、寺庙为中心的布局被以商业街区为核心的格局代替,人们根据交通、生产、环境的因素设计城市。上海公共租界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起开始兴建高标准的碎石马路,电报电话、照明系统、邮政系统得以建立。城市消费生活向开放、多元、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变迁。城市形成一种亦中亦西的具有半殖民地色彩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化。人们在物质生活领域最先打破等级制,消费走向大众化、平民化。可以说西学东渐之下,观念的更新是人们消费变化的思想根源。 ——摘编自田兵权《简议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 (1)依据材料一概述晚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北京城市近代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
37.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與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
|
3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表格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在1913年和1919年分别对三百名中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
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