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反映出

A. 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B. 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C. 国家统一推动了科举制发展

D. 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 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B. 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C. 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 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A. 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 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C. 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 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提出了人只要信仰上帝,“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的新理论。旨在

A. 肯定教皇的中介作用

B. 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

C. 否定教会的神学权威

D. 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循天下之公”

②康有为--主张民主共和制

③陈独秀--民主与科学

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 解决百姓生计

B. 树立独立人格

C. 净化个人心灵

D. 解释世界本源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 “为政以德”“节用爱人”

B.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C. “致良知”“知行合一”

D. “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从而获得2007的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最适合回应此项议题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意指高低),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明朝

A. 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    B. 西学东渐使中西科技密切交流

C. 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    D. 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 苏联在社会生活领域落后于法国

B. 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 文化的影响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D. 苏联难以抵挡法国的渗透而面临解体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题文)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观点,明朝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是唯心主义

②都带有民主色彩

③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材料突出强调

A. 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 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 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 坚持社会契约的政治主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天演论》使国人产生对本国境遇的联想,纷纷为书中的“天演”、“进化”“保种”等词汇所震撼,但事实上,他们大多未必能理解其中所涉及的赫胥黎与斯宾塞两种进化论的差异。这说明《天演论》

A. 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 积极鼓吹用科学思想救国

C. 为救亡图存锻造了思想利器

D. 侧重激发国人的排外心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他主张

A. 解决民生问题

B. 废除封建剥削

C. 实行土地国有

D. 践行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如图是2009年7月15日,“寻访希望工程20周年”启动仪式上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正式发布的“希望工程20年”形象标识。这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 扫盲工程

B. 普及义务教育

C. 加强中等教育

D. 发展高等教育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论语》词约义丰,《孟子》文辞繁富,说理畅达,《荀子》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瞻。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

A. 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发达

B. 儒家学派写作经验的丰富

C.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频繁

D. 不同学派相互诘难的需要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图是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建筑艺术一朵奇葩的朗香教堂。它突破了历史上所有的教堂样式,不再遵循建筑由墙面、屋顶等构成的传统形式,而是以扭曲怪诞的造型、变化自由的构图,创造出一个令人惊奇、难忘的教堂形象。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农政全书》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此广种。”这种现象最直接的作用是

A. 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B. 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

C. 出现专业化生产区域

D. 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世界如同我们感知的一样,并不存在每个人都得服从的普遍真理。只要掌握雄辩术,一切观点都可以自我辩解”。下列观点与材料相近的是

A. “心即理也”

B. “良知即本心”

C.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为政》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数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五: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基本主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其思想对儒家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新”在何处?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材料五中两个人物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6)今天,我们应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儒家传统道德?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历史上“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

视角一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视角二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

材料二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

视角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据材料三、四,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国民党一大确定的哪三大政策?

视角四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

材料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3)依据材料五,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古今中外,智者的箴言引领着思想的进步,是人类珍贵的思想宝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并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所处时代统治者对儒家学说的态度。

(2)依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中,陈独秀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中智者的箴言,谈谈东西方思想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面有关王安石变法的材料。

材料一  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宋史》

材料二  庆历七年初,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当年即出巡视水利修建情况,在任时期,“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又曾“贷容与民,以激奔竟之风,俾新陈相易,邑民使之”。嘉祐三年,王安石归朝任度支判官,针对当时弊端,向宋仁家上《言事书》,极陈当世之务,全面阐述改革的思想,未被宋仁宗采纳。熙宁二年,宋神宗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揭开了变法序幕。神宗还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的专门机构,由王安石和陈升之主持。在这个机构中,神宗听从王安石的推荐,进一步起用了一批新人,协助王安石拟定和贯彻新法。

——摘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回答:

(1)在材料一中王安石是怎样看待北宋前期财政状况的?为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法得以推行的条件。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