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 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注重因地制宜 C. 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精耕细作的特点
|
2. 难度:简单 | |
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 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 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
3. 难度:简单 | |
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文中“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不包括 A.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C. 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 D. 出现晓市、夜市
|
4.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 城市功能的变化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统治者重视商业 D. 城市治安的改善
|
5. 难度:简单 | |
《晋书·食货志》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金属货币职能萎缩 B. 战乱导致经济衰落 C. 货币流通领域混乱 D. 政府鼓励农业生产
|
6. 难度:中等 | |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雨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材料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是 A. 倭患是海禁的主要原因 B. 成为中国大患的倭寇,其实多是中国人 C. 海禁政策的偏颇导致倭患愈演愈烈 D. 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转而为海寇
|
7. 难度:中等 |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 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 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 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 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
8. 难度:中等 | |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 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10. 难度:中等 | |
去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下面是灾区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时用到的工具,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联系的是 ①官兵用塑料桶挑水抗旱 ②飞机进行人工增雨 ③村民用柴油抽水机抽水 ④用汽车将水运到田间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下表反映了欧洲移民的迁移状况,其原因包括欧洲移民迁移状况表
①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 ②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 ③目的地的人口比较稀少 ④生产率增长和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急剧增加 ⑤铁路和轮船能将大批人运过海洋和大陆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表格是《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千米),对该表格的最正确的分析是
A. 科技革命开启了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历程 B. 铁路运输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完成 C. 工业化带动了铁路交通,铁路运输发达标志着世界工业化完成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加速形成使铁路运输走向全世界
|
13. 难度:中等 | |
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说:“中国白银货币化促使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当时,世界上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的最大需求国是中国,不是西方。……因此,世界两大银矿开采地的白银,最终大部分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之所以出现,关键是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当时中国的银价较高,在中外金银比价上,中国的金银比价是1:4,而在欧洲至少是1:12。在这一特定前提下,世界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向了中国。”。促成当时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因素是 ①新航路开辟,葡、西等殖民列强从美洲掠夺了巨额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市场 ②中国白银货币化使中国对白银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③中国银价较高 ④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表述最正确的一组是
A. 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 初步发展、黄金时期、较快发展、陷入困境 C. 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较快发展、下滑 D. 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
16. 难度:中等 | |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
17. 难度:中等 | |
1956年某县人均分配口粮401.6斤,现金42.8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粮85.6斤,现金13.15元。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生活资料 B. 农业生产出现大倒退,经济比例失调 C. 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人口急剧膨胀 D. “大锅饭”浪费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财物
|
18. 难度:中等 | |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发下表篇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温州模式”能够出现的前提是 A. 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B. 城市基本实现工业化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 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
|
19. 难度:中等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下图所示地区采取的重大举措包括( )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③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④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0. 难度:简单 | |
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为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 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 B. 清朝统治被推翻 C. 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D. 电报的广泛使用
|
21. 难度:中等 | |
1935年5月27日,由于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连带把该法中有关劳工权力的第七条第一款也加以废止,这激起了工会组织的激烈抗议,对罗斯福的劳工政策也是一个严重打击。在罗斯福的坚决要求下,国会很快采取行动,6月27日,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这说明 A. 执政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 分权制衡的原则有所改变 C. 社会财富再分配稍显公平 D. 联邦政府和总统权力扩大
|
2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有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这一概括性评语中的关键词理解错误的是 A. “应当保留”指保持资本主义 B. “经济的运营”指市场经济机制 C. “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D. “普遍福利”指建立“福利国家”
|
23. 难度:中等 | |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 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不可避免 B.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了 C. 此时西欧和美国缺乏经济增长点的实体经济 D. 欧美发达国家在能源结构上对石油依赖性过大
|
24. 难度:中等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表2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
25.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彭慕兰的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有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实际意义。”对比所学的知识,本书意在 A. 批判在中西比较史研究中的“西欧中心论”模式 B. 解释西欧能够率先走出中世纪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内生优势 C. 强调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充分扩展使西欧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 D. 说明是1800年左右而非1500年左右是欧洲和东亚社会在走向现代经济历程中的大分流
|
26. 难度:中等 | |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
27. 难度:简单 | |
中新网2007年12月21日报道:“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喷缺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在上海举行下线仪式……ARJ21先后选定了美国GE公司、欧洲利勃海尔等19家世界顶级系统供应商。”这段材料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A. 经济区域集团化 B. 世界经济全球化 C. 世界经济制度化 D. 国际贸易法制化
|
28. 难度:简单 | |
《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A. 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B. 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C. 江西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D. 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29.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可见是
A. 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 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 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经济复苏 D. 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
30. 难度:中等 | |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 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 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 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 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
31. 难度:中等 | |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与这首歌谣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A. 大跃进 B. 农业合作化 C.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
|
32. 难度:简单 | |
下列这四幅画反映的主题是 A. 人文主义 B. 新航路开辟 C. 人和世界被发现 D. 基督教统治世界
|
33. 难度:简单 | |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调整工业生产 B. 实行“以工代赈” C. 调节农业生产 D. 整顿财政金融
|
34. 难度:简单 | |
“当三十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Ann NixOn Cooper,106岁的选民)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这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获胜演讲,其中“新就业机会”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提供的 A. 整顿财政金融 B. 调整工业生产 C. 扩大农业生产 D. 举办公共工程
|
35. 难度:中等 | |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生活观念俭朴 B. 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 中国不需要汽车 D.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
36. 难度:简单 | |
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37. 难度:中等 | |||||||||||||||||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 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 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
38. 难度:中等 | |
从1867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长期战争的影响 B. 国共对峙的影响 C.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 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
39.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美国“新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③“新经济”的概念由美国的一家杂志提出的 ④“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
40. 难度:中等 | |
这是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某商标图片,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A. 民族工业产生于火柴业 B. 民国初期诞生了工人阶级 C. 民族资本家具有实业救国思想 D. 中国生产火柴是为了救国
|
4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业贸易控制松弛 ②属于人文画种类 ③“交子”的出现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④
|
42. 难度:简单 | |
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43. 难度:中等 | |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大家觉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更新发展。 C. 国际间合作加强。 D. 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
|
44. 难度:简单 | |
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城镇居民③工人),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A. B. C. D.
|
45. 难度:简单 | |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
46.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47. 难度:简单 | |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世界,这不禁让人想起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1932年美国总统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④要求企业制定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
48. 难度:简单 | |
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铁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于 A. 西汉 B. 东汉 C. 北宋 D. 元朝
|
49. 难度:简单 | |
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 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B.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 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
50.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社会风俗转化的特点不包括 A. 追新慕异 B. 完全西化 C. 新旧并存 D. 删繁就简
|
5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苏联出现了严峻的农业形势: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1)根据材料,概括1953年苏联出现严峻农业形势的原因。 材料二 1933年美国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凡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同时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这样的举措以至于当时南方流行这样的说法: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在棉苗之间穿行,就连它们也不会去践踏棉田,这暗喻着做出如此荒唐决定的政府官僚们远远不及骡子聪明。 ——摘编自《政府对农业的“哺育”》 (2)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农业调整局的举措反应的实质。材料中“政府官僚们远远不及骡子聪明”的观点,你是否认同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材料三 1978年1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1的粮食总产量就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的总和。1985年1月,中央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约瑟特·施琳说,中国向世界证明一代人的努力就可打败饥饿。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用一代人的努力可打败饥饿”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在农业建设中你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
5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证明你的判断。 (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4)你认为材料四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概括上述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